聚热点 juredian

拂晓是什么意思(解读海子诗《拂晓》)

原标题:中秋将至,探寻北京历史上的赏月胜地

时近中秋佳节,自古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之说,而赏月便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说到北京的赏月,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其实,历史上北京还有多处赏月胜地。如湖心赏月五桥夜月长桥映月星台览月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钓台秋月,不同的景致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

城中什刹海

前海湖心岛观月亭湖心赏月

湖心赏月为京城西涯八景之一。西涯何在?或许使人感到陌生,其实就是今天的什刹海,历史上曾称海子、积水潭、玄武湖。明代文学家李东阳便出生于玄武湖西浒,即什刹海西北角玉河水围之地,因其号西涯,故将久居的什刹海称为西涯胜地,他还写下《西涯杂咏十二首》,吟咏这一带的秀丽景色,由此西涯便成了什刹海的代称。

西涯八景为早年间环绕什刹海的八处景观,而湖心赏月是指什刹海前海湖心岛上的观月亭。

漫步于前海水畔,远远望去,只见湖心岛被绿柳掩映,面积虽然不大,但景致幽雅。每到月圆之夜,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水中,风送荷香,湖心岛似蓬莱仙阁置于水光中,景色宜人。置身于此,远处的皇城、景山、白塔、钟鼓楼尽收眼底。中秋节之夜,更是湖心岛赏月的最佳时机,多有文人雅士乘小船到岛上赏月,赋诗唱和,感受中秋夜色之美。

而今,什刹海仍是京城中秋佳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赏月首选之地,或徜徉于水畔,或泛舟于水上,举头远望,银月如玉,凌空而悬,令人心旷神怡。

卢沟桥

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说到北京的赏月胜地,最知名的当属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了。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自永定河东侧宛平城西门向西而行,便来到卢沟桥畔,不远处是乾隆御书的卢沟晓月碑亭。拾阶而上,宽阔的桥面,数不胜数的石狮,尽显古朴与沧桑。

卢沟桥以卢沟晓月而闻名。晓月即拂晓之月。南朝谢灵运有诗曰: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自古以来,这里便成为赏月胜地。据传,古时候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此时站在卢沟桥之上,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月圆之时寻游于此,感受卢沟晓月的意境,并吟诗作赋。元代进士宋本诗曰:卢沟晓月堕苍烟,十二门开日色鲜。海上神仙非弱水,人间平地有钧天。明初江南才子唐之淳赋诗:侵星度舆梁,落月沟水上。月光金镜侧,梁影玉虹样。

徜徉于古桥之上,浓浓的古意令人品味不尽。我去时虽不是明月当头,但也能体会出卢沟杳杳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的意境。

如今,卢沟桥依然是京城赏月的首选之地,每至中秋,到此赏月者络绎不绝。

京东八里桥

长桥映月,明清时的通州八景之一

长桥映月之长桥,地处朝阳区东部,临近通州区的八里桥。八里桥是京东入城之咽喉,有陆运京储之通道之称,它与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京东南马驹桥合称拱卫京师四大桥。现今乘坐地铁1号线到八里桥站,出B2口,北行不远,便可望见这座古老的石桥。

据《古韵通州》载:永通桥南北走向,其造型极为特殊。中孔较高,两边的孔极低,相差悬殊,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需要设计的。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如建造普通形式拱桥,势必阻碍漕船的航行,为此将桥的中孔建造得相当高耸,漕船可直出直入,故有八里桥不落桅之说。因远望该桥如长虹卧波,月轮堕水,故有长桥映月之称,为明清时通州八景之一。

中秋之夜,远望长桥,如虹卧川,三孔桥洞中各映着一轮明月。皎洁的天空中月如银盘,清清的河水中月影浮动,水月交辉。衬托着洁白如玉的长桥,使人疑在画中。

寻游至此,虽不见长桥映月景致,但能想象出明月映古桥之佳景,远观、近赏古桥,古韵犹存,由此想到清代诗人李焕文的那首《长桥映月》诗:湖溯昆明引玉泉,虹桥八里卧晴川。石栏拥似天衢入,画舫摇从月窟穿。万斛舟停芦荡雪,百商车碾桂轮烟。渔灯蟹火鸣征铎,惊起蛟龙夜不眠。

京西八大处

五桥夜月集西山月色之美

八大处位于西山脚下,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辽金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由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闻名遐迩,古人曾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后人又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八大处十二景之一的五桥夜月集西山月色之美,曾是京西中秋赏月的好去处。据《西山八大处古韵》载:八大处有五座知名的古桥。一为长安寺长安桥,二为西山饭店翠微桥,三为救世军绿板桥,四为柳溪北端同济桥,五为三山庵下万善桥。五桥南北相望,形如贯珠,夏则听泉,冬则看雪,可尽览幽谷之苍茫。每当明月中天,或徘徊信步,或倚仗独处,望长空皎洁,别有一番清静气象,正可谓一轮高悬月,万念俱清新。昔人有诗曰:小桥步月乍惊秋,四望青虚景更幽。几处流泉喧石底,一轮明镜水中浮。

而今,经过治理,八大处陆续恢复了五桥夜月烟雨鹃声等景观。

京北龙山西

已然湮没的钓台秋月

钓台秋月位于怀柔城区龙山西侧,这里是怀九河与怀沙河交汇处,历史上形成京北山水殊胜的绝美景色。据明万历年间《怀柔县志》记载:钓台秋月,在县西三里。清代顾梁汾在《温阳纪略》中描写了这一景观:县西有钓鱼台,山水殊胜,涧流至此,阔丈余,横板桥以渡。东南一望,渚烟村树,仿佛江乡。温阳即怀柔的古称。

钓台秋月在明代即为怀柔八景之一。因邻近怀柔城,由此成为文人墨客闲游雅聚首选之地。尤其是每逢中秋之际,多有垂钓者在此一边钓鱼一边赏月:但见天上水中互映玉盘,光照四野,如梦如幻;时有鱼儿跳出水面,尤富情趣。清康熙年间怀柔知县吴景果曾赋《钓鱼台》诗:极目高台烟水秋,临溪巨石好垂钩。奔淙远自千山落,朝鲤平添七渡流。吏隐不妨侪钓叟,官闲长得伴沙鸥。无端触拨江湖梦,万顷沧波一叶舟。诗如画,画入诗,给人无限遐想。

1958年修建怀柔水库,钓鱼台因位于库区淹没区内而迁移,从此这座成村于明代,渚烟村树、仿佛江乡的古村,连同钓台秋月美景一起不复存在了。

关外延庆

独山夜月,远在辽金元时期已闻名

独山夜月是延庆妫川八景中最为著名、最具意境的一景,也是关外赏月胜地,远在辽金元时期就已闻名。

据《延庆史话》记载:距延庆县城30余里有缙山城,今为旧县镇旧县、盆窑、团山三村交界的团山之上,因其孤立存在,与周边山脉并无联系,又称独山、小孤山。即这里沟壑纵横,群山起伏,林木葱葱,遮天蔽日,景色壮观。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惟有孤峰高耸,真如仙境一般清丽。于是有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赏景吟月,独享山色与月色之美。

明代礼部尚书赵羾被贬隆庆(今延庆)时,在中秋之夜寻游此地,观景赏月,即兴赋《独山夜月》诗:孤峰顶上月团团,仙掌高擎白玉盘。咫尺冰轮移万里,分明弱水浸三山。若非亲临山顶,不会发出如此真切的感受。

明清时期山上曾建有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等诸神,还有一座居高临下的赏月台,多年后皆无存,2017年其遗址被考古发掘。

星台览月

登台远眺,月如玉蝉

星台览月曾是京城东部的一处赏月胜地,为大兴旧景之一。这里所说的大兴并非今天的大兴区,而是明清时顺天府所辖的大兴县,其范围包括北京城的东半部,因星台当时在大兴县境内,故为该县旧景。

所谓星台,即今天朝阳区的将台。早年间台高千尺,万籁寂静,登台远眺,月如玉蝉。而中秋之夜在此赏月,更是别有景致。

据清代《通州志》载:在(通)州城北通京师东直门中路,旧传慕容氏拜将台也。据考,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所筑将台,当在今将台村以西。因村位于将台附近的低洼地,故名将台洼。

将台,也称拜将台,始于汉代,是一种军事设施,由点兵高台、屯兵营房和阅兵广场组成。点兵高台通常是利用地势较高的平台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点兵、阅兵之地。东晋时期,战乱纷飞。慕容部族占据北京,称燕。慕容儁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为前燕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时多次征战。为激励将士们,每次征战前,要在将台上把一些职位授予某位将士。据传其中一座将台便设于今天的朝阳区将台洼村附近。

明清时,此地空旷,当时出东直门有一条官道,通往北京东北部,将台北临官道。其高高凸起,呈凌空之势,每至中秋之夜,便有京城的文人墨客出东直门,到此登高赏月,名为星台览月。特别是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之人,中秋团圆之夜,便在此遥望家乡,感受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而今星台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将台这一地名。

御园里的赏月佳景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长廊邀月

京西御园以三山五园而泛称,历史上曾有多处赏月佳境。

圆明园以四十景而知名,此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本是浙江杭州西湖及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大多围绕西湖分布。置身于此,令人如临其境,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幸游西湖,对这里的景致格外青睐。回到京城后,令宫廷画师绘制了西湖十景,随后将这十景移植到圆明园内,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远足,便享受江南的秀丽风景。其中的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是御园中的赏月佳处。

初秋之日,我特意到圆明园寻访曾经的赏月佳景。沿着林荫小路,首先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北岸的平湖秋月旧址。据圆明园管理处的张先生介绍:平湖秋月这处景致在雍正年间已经形成并命名了,乾隆年间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完善。其整体建筑坐北向南,依山面水,营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月圆之夜,登楼眺望,在恬静中仿佛能感受到西湖之浩渺。雍正皇帝几次到此赏月,并赋《平湖秋月》诗:树杪暮烟收,晴光逐水流。浅沙闲立鹭,轻浪稳眠鸥。心月又圆镜,湖天一色秋。恍疑星汉里,缥缈玉京游。

乾隆皇帝在这里造景时,更是颇费心思。其所处的位置多有几分西湖的神韵:其东侧为石桥和双峰插云景观,西侧则连接廓然大公景区,北侧倚靠一组不高的小山丘,南面则是水面宽阔的福海。在周边景致的营造上,力求从意境上达到最佳。乾隆皇帝多次到此赏月,并赋诗曰:不辨天光与水色,结璘池馆庆霄凉,蓼烟荷露正苍茫。白傅苏公风雅客,一杯相劝舞霓裳,此时谁不道钱塘?

只可惜这处赏月胜地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而今已无踪迹可寻,只有旧址上矗立着的一块碑刻,大致可以确定昔日平湖秋月胜境所处的位置。

离开平湖秋月旧址,向东而行,便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部的三潭印月。张先生介绍:乾隆初年(1736年)已有三潭印月一景,后来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改造,整组建筑处于一条东西向的水湾之中,湖中有仿西湖而建的三座小塔,亭亭玉立于波光潋滟的湖面之上。塔高2.4米,中部塔身为球形中空,球面上排列有5个小圆孔。塔顶为葫芦形,造型优美。月圆之夜,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映入水中,宛如一个个小月亮。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颇具诗情画意。乾隆皇帝格外青睐这里的中秋景色,多次在月圆之夜邀近臣到此赏月吟诗作赋。

这处赏月胜地也于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当年的三潭印月一带仅存一座石桥,附近散乱着不少巨大的石块,掩映在浓荫里。

长廊邀月为颐和园佳景之一,位于万寿山南麓。

长廊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修建这座长廊是为了皇太后春赏百花,夏观霁雨,秋揽明月,冬兆瑞雪,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新建造。

到颐和园寻访,特意选定在晚上7点之前入园,也就是快到停止售票之时。

进入东宫门,穿过仁寿门,走过德和园,很快来到邀月门门前,这里是长廊的起点。仔细观看悬挂的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邀月二字典出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据传慈禧太后很喜欢这里的景致,并亲笔题写了邀月门之额,并在皓月当空之时,在宫娥彩女的陪伴下,漫步于此,观园中之月景,仿佛步入天宫之仙境。

沿着长廊漫步,很是惬意,此时游客逐渐出园,所以园中游人极少,四处一派寂静。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下来,长廊里的灯亮了,附近的一些景观灯也亮了,放眼望去,灯光映射着的长廊,别有一番景致。

当走到长廊西端的石丈亭时,月亮已从东方升起,虽不是圆月,但月光依然明媚。皎洁的月光照在昆明湖上,使水波呈现出柔和的黄色,明晃晃的。远望知春亭、文昌阁、廊如亭、十七孔桥、南湖岛、西堤,在月光的映照下,尽显朦胧。向西方眺望,月光之下,隐约可看到西山的轮廓和玉泉山的宝塔。

寻游了一个多小时,领略了别样的颐和园夜色,而长廊邀月的景致,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京郊也有好几处赏月佳地

香山公园内有三处,邀月榭位于玉华岫院内,为三间歇山式建筑,既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也是深秋观赏红叶的佳处。皓月当空之时,静坐邀月榭下,把酒邀月,别有一番意境。栖月崖位于森玉笏东北,乾隆皇帝以此山川佳胜,取郦道元《水经注》中岭纡曦轩,峰驻月驾,斯崖有焉之意命名。据传他驻跸静宜园时,曾在此观赏山野月景,并赋栖月崖诗十题十二首。延月亭位于森玉笏上方,居高临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据传,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曾在此赏月。

京郊有三处:龙潭映月位于顺义牛栏山北部,为怀水与白河合流处,东有龙潭,西有灵泉。每至月圆之夜,龙潭中映出一轮明月,静如碧玉,皎洁妩媚,早年间附近文人雅士多聚于此赏月、观景。南川午月位于昌平北部的沟崖,其南侧有一高台,每当月圆之午夜时分,有僧道在此或打坐或习武,意为采午夜之灵气,沐午夜之月光。

濯月漪位于大兴团河行宫西湖畔,本称西临河房。据传有一年临近中秋的傍晚,乾隆皇帝幸驾于此,但见明月高挂,把湖水照得格外清澈,遂从宋代庄珙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中取字,将西临河房改为濯月漪,由此这里便成为行宫中的赏月之地。(户力平)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搜索建议:拂晓是什么意思  拂晓是什么意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