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是新会人通过反复的研究、实践、从种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销售的每一个细节积累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新会作为陈皮的地道药材产区,具备了深厚的积累。
新会柑
历史上,一般每斤干柑皮,可换片糖五六斤,如果遇着柑皮涨价,可换到十五六斤。一斤上等皮最高价时,可换到6斤生油。而柑皮与稻谷的比价,通常为一担头红皮可换稻谷15—20担,高峰期一度换稻谷110担。而非新会产的,每担仅值四五元,而新会柑皮上等的每担值100多元,最差的也值十四五元。
这样大批量的新会陈皮,由各商号向小贩收购后,再行分销、批发和零售,而小贩则到全县各乡村作零散收购。每到冬至前后,小商贩就携带片糖,按质论价与人换购柑皮,叫柑皮换糖。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些小贩,更携带花生油下乡换购柑皮,叫柑皮换油。而也有携带火柴、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小贩,下乡换购陈皮,称作柑上皮换生活用品等等。
新会人一直以来都有存柑皮的习惯和经验,每逢柑桔收获季节,都见买柑晒皮和小贩过街穿巷卖柑,但只卖肉,不卖皮,形成家家开柑皮,果皮挂灶眉、柑黄秋高爽,果皮满禾塘和秋收谷金黄,柑皮煨咸汤的独有景象。
新会人往往将柑皮挂在灶尾受烟熏着,以防虫蛀发霉,越陈越香,每家每户如是,早已成为地方传统,世代相传,历史久远。
新会人惯用新会陈皮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品,特别选择上好新会柑亲手制作,在向亲友说明这是我自己晒的,很正宗时,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老陈皮
技艺特点
十年一届基、种果用机肥。拣果考眼力,二三刀开皮。反皮看门路,晒皮趁天气。贮皮需有道,伺理比心机。新会人对陈皮要求细微,不仅开皮讲究刀法,存皮也要有方法。果以扁身油皮方为上品,刀以对称二刀、正三刀或丁字二刀方为正统,艺以冬前好天气,失水软反皮。自然陈晒制,晾晒不迟疑为内行。除此外,还要做足做好措施,适时防烧、防霉、防虫和防潮,旧皮定装定仓,适时返晒。传统一直流传着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
二刀
正三刀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独特的陈皮制作传统技艺。是新会人通过反复的研究、实践、从种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销售的每一个细节积累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列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部分素材参考百度百科,柑邑号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