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梵向山-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我手里只有这两个版本的《瓦尔登湖》,花城版是前不久购入的,还没拆封,具体读不读,不好说。
王家湘版是我读得最多的,也是唯一读过的。故意挑这一版是缘于它的更接近原著性,亦即有点难,然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一本思想性极强的书,太简单了不容易锻炼思维,收获相较而言也就会差些。
如此读它的过程就相对艰难了些,坦白承认,第一遍没读懂,第二遍依旧没读懂,第三遍在一阵古琴声中脑顶的那扇天窗豁然打开,我读得行云流水,一如那古琴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时还在北京,住在交道口,儿子在小区外的一家钢琴培训机构学钢琴(属一时心血来潮),我是陪同者。但我这个陪同者从未在教室里陪过,而是候在走廊外。走廊有两条,一条是钢琴室那边的,一边是古琴室这边的,我通常都坐在古琴室这边,因为这边恰好有个拐角,方便我看书。
这一天我就是带了《瓦尔登湖》,翻开阅读之际,周边是一阵叽里哇啦的聊天声,家长们都等在两条走廊中间的一条长椅上。不过并不影响我,我苦恼的是读书进度不快,而且困难重重,但没想到,忽然一阵古琴声响起,传到我耳朵里,我瞬间感到脑际被一股清泉贯通,于是我眼底的那些句子犹如解冻的河水般,哗啦啦跟着流淌了起来。
再无什么障碍了,自此我和《瓦尔登湖》成了朋友,一旦我觉得日子枯燥、思想枯竭,就会把它翻出来与我说会儿话。我向朋友推荐了,我家另两个成员也人手一本,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读下来。他们读书不如我顽强,我是专门挑战难的,迄今为止但凡我想读的让我败下阵来的唯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我从《瓦尔登湖》里接受的思想非常多,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例如关于谈话的距离问题,关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吃得多少的问题,关于辛勤劳作与老来疾病的问题,关于树上的果子成为商品之后美味不美味的问题,等等等等,相当多。
梭罗去瓦尔登湖是从事一项试验,看看能不能在极端简朴的情形下生活下去,或者反过来说,看看要想生活下去,基本条件有哪些,结果只需要一座房子、一块豆子地以及斧子、鱼竿等。
梭罗在湖里钓鱼吃。我特别喜欢读他躺在结冰的湖面上观察下面情形的那一些文字,而且我也把他描写湖水颜色变化的缘故引入了我的作品中,唯一的一点可能是他不知道湖水发绿还与水中含有某种离子相关,譬如钾离子。
狗鱼是我在《瓦尔登湖》里唯一读到的,它会笑,而且是大笑,想必是哇哈哈那种,否则梭罗也不会因被它戏弄而感到生气。
还有一种会短暂钻入水中之后又钻出的鸟,具体名字我记不得了,反正挺神奇的,估计是瓦尔登湖专有的。
梭罗生活的时代正赶上工业社会正在形成之际,到处都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破坏,由此引发一些环境人士的担忧。梭罗属于其中一员,叫生态环保人士,所以带着一种哲学研究的心理来到了瓦尔登湖湖畔,亲身试验。
想必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我读过他的散文集,里边瓦尔登湖的影子十分浓厚。
梭罗的老师是爱默生,为此我也买了他的一本散文集来读,读毕感慨万千,后悔年轻时没有遇到他的书,否则人生将是另一番模样。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利用早晨这一点时间,全凭回忆,没有翻书,但愿尚未有记得不准确的地方,不过说实在的,对于此书我还是相当自信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