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应接不暇(网络热“梗”应接不暇)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

没有把小猪佩奇身上纹,不过社会人早已攻占表情包;你知道智慧树上有智慧果,可曾知道柠檬树下还有你和我……如今,网络上的热梗可谓应接不暇,昨天的梗还没完全理解运用,今天的新梗又出现了,不及时补课,或许就out了。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让你跟不上的网络梗。

其实,梗并非一个新兴词汇。综艺节目与相声之中,把笑料和包袱称之为哏,这一概念经过互联网的误传和扩散而被念作了梗。应当看到,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梗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作为一种符号化的网络表达,其背后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往往能够引起网友共鸣,也象征着某个群体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不可言说的默契。借助弹幕、表情包等亚文化载体和社群分享,这些或是诙谐、或是自嘲的简化语言,成为网络交流和表达的新方式,青年人更是把抛梗接梗与玩梗作为当下社交的新型手段。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社交手段,不少网友开始疯狂补课,但补课的进度,恐怕远远赶不上这届网友造梗的速度。为何网络新梗层出不穷?说到底是互联网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的必然。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和表达的欲望,在互联网的围观、讨论中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网络热梗也是网络情绪的载体。把雨女无瓜看作是温柔的拒绝和委婉的反对;把柠檬看做是真挚的渴望和坦诚的羡慕;把凉凉看做是敢于接受现实的自嘲……这些梗何尝不是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宣泄、个体情绪的释放、情感表达的创新。

网上有句话,只要接了我的梗,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几乎每个特定圈层都有自身所特有的用语。比如,有粉丝圈专用的awsl,也有说唱圈用的skr,这种小众圈层的网络用语一般有其特殊含义和语境,如果使用不当难免招来尴尬。网络热梗背后凝结的是某一群体对某一价值观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折射出个人对融入某一群体的渴望。也正因如此,网络用语不只是茶余饭后的娱乐,网友补的不是课,而是新型社交的新规则。

不过,当我们把时间的坐标拉长,或许能够看到梗背后更为复杂的意味。寻着旧梗的足迹,回头看才猛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梗已经渐行渐远。一首《念诗之王》让我们想起了十五年前的话聊;神马都是浮云已经过时了近十年;友谊的小船翻了也有三年之久……当时信息更新的速度慢,一个春晚的梗足够笑一年,如今新梗借助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更新速度加倍的同时,欢笑也有了更多的来源。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代人的记忆塑造了一代人独特的表达习惯。

由此来看,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梗,可以选择亦步亦趋,跟不上也不必慌张。无需把不懂别人的快乐看做焦虑,也不用把追网络用语当做是一种压力。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快乐和故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表达方式。互联网生活,本身就应该多彩多样。

这正是:

网络用语频起,疏解情绪压力。认知无需焦虑,快乐仍在继续。

(文 | 付千也)

搜索建议: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词条  
热文

 描写友情的作文500字

描写友情的作文500字篇1:描写友情的作文友情是什么?我觉得友情就像修正液,及时去除我们心灵的污垢。那天,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上得好好的时候,突然广播里传出...(展开)

热文

 白令海峡(遥远的白令海峡)

关于海与地球,有三个百分之七十值得注意: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人类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沿海生活;也有人统计说,人类百分之七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