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四个月,中国福利彩票创造出了十年来同期的最好成绩。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四个月全国总计售出1751.5亿元的彩票,其中四月单月的销售额便来到了503.2亿元,同比增长62%,接近卡塔尔世界杯期间588亿的销量。在一个在没有任何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的情况下,年轻人们创造了彩票销量的神话。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爱上了买彩票?盲盒的风最终吹向了刮刮乐?去寺庙刮彩票,代表着当代年轻人什么样的困境?
1.一夜暴富,永恒的梦
对现在被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压得近乎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来说,彩票不只是一次对命运的豪赌,而更像是一次情绪的过山车。在所有的彩票种类当中,即开型彩票,也就是“刮刮乐”更是受到了最多年轻人的追捧的类型。4月,即开型彩票销售89.36亿元,同比增长84.1%。
在许多商场,都能看到有许多的年轻人围着一家即开型彩票站,购买各种不同种类的刮刮乐,享受着刮开前的紧张时刻,如果能中二十甚至是五十块,获得的不只是钱,更是快乐。
现在的彩票,更像是曾经的盲盒。刮刮乐带来的无论是情绪反馈还是价值反馈,比起盲盒,还要更加及时,价值感更高。十块一张的彩票比起几十上百的盲盒,刮刮乐的参与门槛更低,获得的最高回报也更为丰富。许多年轻人也愿意参与这一场对“命运的豪赌”。如果没能中奖,也算是为福利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刮彩票过程当中所带来的情绪价值,比起最终能收获到的金额是年轻人所更期待的。当然,所有人都会抱着一个中千万大奖的期待。甚至期待如果自己真中了大奖,该如何花这笔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催生了部分人买彩票的动力。
但因为所有人都明知中大奖渺茫的概率,所以绝大多数“彩民”更享受的是刮彩票的过程,在体育彩票领域,则是享受竞技体育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刺激,例如今年NBA热火队一路以下克上,以东部第八的身份挺进总决赛,本就是如体彩头奖一般的奇迹,这样的不确定性也给许多热爱体育的彩民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在巨大的期待和收获的喜悦交织当中,年轻人逐渐把彩票捧上神坛,在街边,在地铁口,在商场,只要是路过的地方都会尝试着去刮上两张,碰碰运气。
目前,纯粹地刮彩票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们的期待,年轻人们逐渐把彩票玩出了花。
伴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也给了当下彩票市场的火热增添了一把热度。例如在短视频上风靡的“靠天吃饭”。有博主购买三张彩票,分别对应早中晚三顿饭,刮出多少就用相应的金额吃饭,如果没有刮出来就只能挨饿,靠喝水来解决午饭。这样的玩法在互联网上也十分流行,吸引了许多年轻的网友效仿。
与此同时,刮刮乐变成了美好的祝福,成为了送给新婚夫妻的礼金,成为了送给好友的“彩票花束”寓意是希望其能暴富。更有甚者带着彩票直接去寺庙刮奖。
不乏有博主买了几十张刮刮乐带到各地财神庙,在财神像面前敬完香之后,虔诚地跪在财神爷面前开始刮奖,“主打一个高效”。还有博主辗转各地寺庙,只为了“测评”各地的财神庙哪一个香火更旺,更灵。
盲盒热潮的风刮向了彩票,也使得彩票成为了一门值得期待的生意。
随着这股浪潮,“开一家彩票站”似乎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生意,有博主对刮刮乐进行了测评,一本600元的刮刮乐会有至少300元的保底金额,也就是说开一家“即开型彩票站”,是一门热度,利润都很高的生意。
一间彩票站比起其他商用门店,所需要的面积更小,租金更低,但人流量和人均利润却是其他商家所不能比的,也有许多年轻人开始投资彩票站,作为一门全新的生意。
但是,彩票作为一场运气的游戏,赢家毕竟是少数。
3 彩票火热的背后是什么
但是,彩票这种极度依赖运气的发财之路,对普通人而言,终究不是长久之路。长久的投入,与较高的期待带来了心理上的落差。
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的确需要一个情绪地合理出口,需要一个娱乐的方式,但如果非理性地购买彩票,在此之上长期持续地投入,最终也大概率会以低收益收场。
经济学家指出,每当经济下行时,作为并非生活必需品的口红的销量反而会逆势升。这是因为,即使生活窘迫,人们仍然会有消费的欲望,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奢侈品”,可以对消费者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口红效应”。
“彩票”就是目前环境下的“口红”。彩票作为非必需品的逆势增长,更体现了当代年轻人被困在“消费欲望与经济实力”的矛盾里。
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和自身消费水平的差异,催生了对彩票这种能使人“一夜暴富”的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每一个抱着成为千万富翁期待的年轻人来到彩票站时,也代表着当下的工作收入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因此才需要另辟蹊径,获取财富。
彩票作为生活和情绪的调味剂,是一个很好的存在。但暴富,终究是个美好的遥远的梦。
彩票,开心地玩玩就好。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章:
互联网潜水员《经济越不景气,彩票销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