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115位真人故事
“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儿子稚嫩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抱过的小熊还在床边,可他却不见了踪影。
儿子四岁半时,一天,我和儿子在家,儿子不知从哪里翻出一叠脏兮兮的老照片,我让儿子把照片放回去,儿子嘟着嘴,说要去找奶奶玩,蹬蹬跑下了楼……
10余分钟后,儿子奶奶过来了,却说根本没看到儿子。 他就这么失踪了,我们苦寻多年毫无线索。
五年后,村里人告诉我,曾看到我们村的“村霸”抱过我儿子。 我们在监狱找到了“村霸”,他却说:“你真的相信我会做这样的事吗?”
唯一的线索就这样断了……
(儿子失踪前拍的照片)
我叫胡星,是无锡堰桥镇胡家渡村人。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初中毕业后,去了家附近的工厂打工。
我们村附近有不少工厂,很多工人在我们村租房。加上原住民,村里常住人口足有六七百人,都能赶上一个小镇子了。
村里人多,很多人我都不熟。 我和孩子他爸也是这样,他虽然住在村里,可我们是在工友介绍之后,才渐渐熟悉起来。
孩子他爸是四川阆中人,在苏州上的大学,毕业后来到无锡打工。我俩的学历差距可以说相当大,可就是莫名地投缘。
认识没多久,我们就确立了恋爱关系,1997年年底,在村里建立起了我们自己的小家。 1998年8月4号,儿子杨杨出生了,两口之家变成了热闹的三口之家。
杨杨两三岁时,家里给他买了一个小三轮车,他很喜欢玩。村里的人逗他说:“杨杨,不要说加油,得说加水。”杨杨就一边蹬车,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吆喝着:“加水加水,冲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骑着小三轮车的杨杨)
杨杨心地善良。一次,他跟我一起看《雾都孤儿》,看着看着,眼里竟然冒起了泪花,对我说:“妈妈,这个小男孩好可怜啊。”看到他那么投入,我真是哭笑不得。
他还经常自己溜到邻居们的家里玩,一点都不怕生。他嘴甜会喊人,村里的老人家特别喜欢他,时不时就会给他吃各种小零嘴。可以说在村里,他的人缘比我这个当母亲的还要好。
小时候的杨杨有多可爱,现在回想起来就有多难受。 时间如果能够倒流,我情愿他胆小一点,内向一点,不那么爱串门,也许现在他还好好在家里。我推开门,就能看到他甜甜的笑脸。
可世事从没有如果,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有杨杨的幸福,在2002年3月5日的下午,嘎然而止。
那天,杨杨因为感冒没有去幼儿园,我就待在家里陪他。杨 杨正是 好动的年纪,陪我看了一会电视就跑开了,在家里到处翻东西玩。
(小的是杨杨,大的是我姐姐家的孩子)
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叠照片,他兴冲冲地跑过来,说:“妈妈,你看,这有好多照片。”我一看都是一些照得不好,被我们随手塞在角落,布满了灰尘的老照片,就说:“脏死了,快扔掉。”儿子嘟着嘴:“不,就不。”
儿子拿着照片,噔噔噔跑下了楼,说要去找奶奶玩。我也没有放在心上,继续看电视。
过了十几分钟,婆婆过来了。我朝她身后看了看,问道:“妈,杨杨呢?”婆婆茫然地说:“没看到杨杨过来啊。”
婆婆说刚才在一楼睡觉,迷迷糊糊地听到楼梯响,知道杨杨下楼了。可那会跟鬼压床了似的,眼睛怎么都睁不开,更别说起身了。
也许是一位母亲的直觉,我心慌起来,在屋里没找到杨杨,赶紧和婆婆一起出门找孩子。
我们去过他平时爱去的所有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杨杨,期盼那个熟悉的身影,跟往常一样笑着向我们跑来。
(曾经带杨杨去公园玩)
此时,天色晚了,村子大部分人家都已经归家闭门,外面都没什么人了,杨杨依旧不见踪影。
得知消息的亲友们赶来帮忙,有的赶到我们那唯一的火车站蹲守,看是不是有人拐走了孩子;有的帮忙去村子附近找。我和老公则赶到派出所报案。
报案时,接案民警问我在孩子失踪前,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可我左思右想,没有一点头绪。
杨杨失踪前,村里别说拐卖孩子,连其他治安事件都很少发生。正因为如此,平时我都由着杨杨自己在村里串了东家串西家,很少留意村里有没有不对劲的人与事。
也许我下意识地认为,孩子不会出事。或者说,就算会出事,也不会是我家杨杨。可是,就算只有万分之一出事的机率,出事的一旦是自己家,就没有任何后悔药可吃,哪容得下一丝一毫侥幸心理啊!
(杨杨三岁时,一家人在锡惠公园合影)
杨杨失踪了,我却完全提供不了有用的线索,心里满满地自责与绝望。
接案民警安慰我说,无锡从来没发生过孩子被拐卖的事,孩子说不定是出去玩,不小心失足,被困在哪里了。
派出所安排人手,以我家为圆点,开始了搜索。可找了一天一夜,没有任何结果。村里往东的路上有个池塘,深度足以淹没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孩。热心的村里人疑心杨杨失足掉下去了,来帮忙捞池塘。
我站在岸上,眼都不敢眨一下,手都在发抖。捞了大半天,除了鱼和各种杂物,什么也没捞着。我紧崩的那口气顿时泄了,腿一软,坐到了地上。
附近都找遍了,始终没找到杨杨,大家都说,杨杨多半是被拐走了。 那个时候天网系统远没有现在发达,很多地方都没有安排摄像头,又没有线索,想要找到被拐的孩子无疑是大海捞针。
我们只能用土办法,在各个寻亲网站上发布寻亲信息,四处张贴寻人启事,期盼着能有好心人提供线索。但凡有一丁点线索,就会毫不迟疑地赶过去。
(杨杨的爷爷奶奶)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无数次想象过杨杨被拐时的情景,一夜一夜地睡不着,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
我梦到了杨杨。梦里,我看到小小的他,孤独地站在一片旷野中,脸上很脏,头发乱乱的,身上的衣服也旧了,小了。我向杨杨跑去,可怎么都够不着杨杨……我从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无意识地朝空中乱抓,枕巾已湿了一半。
日子变得格外艰难。 庆幸的是,老公和父母都是宽厚的人。事情发生后,他们也很难过,偶尔吵架,也会说“你怎么没看好孩子”之类的气话,但大部分时候,都在安慰、开解我,一起想办法。
因为这份理解,我渐渐振作起来。两年后,我们又有了一个儿子。家里孩子需要照顾,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不得不从长计议。
我和老公做了分工,孩子他爸努力挣钱养家,我主要负责出去找孩子。我积极参加宝贝回家等寻人网站,以及各个体寻亲家长互助群的活动。
(曾这样抱着杨杨,如今小熊还在,却不见杨杨)
刚开始,我因为普通话说不好,有些自卑,有些社恐,从不敢独自出远门。第一次去杭州参加宝贝回家组织的活动时,还是父亲陪我一起去的。
我逼着自己去适应,去学着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再后来,我慢慢学着上网,去各个网站发贴,主动接受各个媒体的采访。网站不流行了,又学着使用自媒体平台。总之,什么有用,我就学什么。
我很早就有晕车的毛病,每次出门坐车都会吐。吐得厉害时,连胆汁都会吐出来,每次外出,回到家就要病一场。可无论如何,我不能停下寻找儿子的脚步
2007年时,有个同村的人告诉我们,杨杨失踪那天,有人抱过杨杨。当时杨杨 的脸正好朝向他,他看得很清楚。
村里人说的那个他,我也很熟悉。他们家和我们家就隔着三四米的距离。杨杨失踪前,他也经常逗杨杨玩。
(寻亲家长们互帮互助)
他平日里以看赌场为生,是村里的“村霸”,村里的人都有些怕他。给我们报信的人,也是因为马上要去外地发展,才鼓起勇气来给我们报信。
我们把这条信息告诉了派出所,可派出所调查后,却说他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机,不能判定是他拐走了杨杨。
可我还是不死心。后来,他因别的事进了监狱,我和老公去看他,再次提起了杨杨的事。 他反问:“你真的相信我会做这样的事吗?”我沉默了,想想我和他好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最终相信了他的话。
唯一的线索就这样断了,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在我眼里失去了颜色。可心情平复之后,寻找还得继续。
离孩子最近的一次,也许是2009年。 那年3月底,我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看到志愿者上传的一张流浪乞讨孩子的照片,照上的孩子像杨杨,也像我。
我赶紧留言,可发贴人迟迟没有回复。我等不及了,半个月后,径直坐上了去天津的火车。
(参加寻亲网站组织的活动)
一路吃着晕车药,到达天津时,是凌晨三点,我直奔照片中的地方。凌晨四点,环卫工人上班了,我向他们打听,他们肯定地说见过这个孩子。我立即报警,请求警方的帮助。
接下来的几天,我奔波于救助站、派出所,以及乞讨孩子比较多的各大路口……天津的媒体也帮我们刊登了寻找孩子的信息。
许多人都说曾经看到过这个孩子,可有很长时间没再看到他,也不知道是否离开了天津。坚持了一个多星期,我实坚持不下去了,只好带着遗憾和失落离开了。
同年9月,我又接到沐阳扎下镇一位好心人的电话,说镇上有一个单身男人独自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看着很像照上的杨杨。
我和老公立即赶去了沐阳。一路上,我和老公都在讨论,这么多年了,孩子的模样会变吗?还能认出我们吗?我说:“即使再变样,自己的孩子,肯定一眼能认出来!”
4个多小时后,在好心人和扎下派出所的帮助下,我见到了他们。见到小男孩的第一眼,我的心就凉了,那不是我的杨杨。
(杨杨的寻人启事)
这样满怀希望又失望的经历,每年都会重复若干次。一次次寻找,就是一次次剥开没有愈合的伤口,很疼,很无奈。
一次,南京一家媒体采访我和另外几位寻亲家长,记者问:“快八年了,可能孩子都不记得你了,你没想过放弃吗?”能吗?当然不能。
多年寻子路,我认识了很多寻亲家长,也见到了太多寻亲家庭的不容易。
福建的吕妈妈,为了找孩子,弄得家徒四壁,老公还离开了她。她一个人坚持找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孩子却不愿意回来。
深圳的刘妈妈,一直没找到孩子,已经患癌了。还有一位父亲,找儿子找了30多年,牙齿已经掉光了,还在坚持找……
(想通过电视台、报纸找到杨杨)
每一个被拐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我真的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少一些,再少一些。我们寻亲家长只能互相鼓励,争取相扶着多走一程。每次看到别的家庭找回了孩子,合家团圆,我也会为他们高兴,就像看到了光。
杨杨曾经在幼儿园学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排队走,一二一,大家去扛一粒米。”
不知道长大后的杨杨,还能不能记起这首儿歌,记起常背他上学的奶奶,记起妈妈经常给他买小鸡腿和零嘴,记起那个像外国人的小挂件……
我期盼着杨杨会再次出现在我眼前,只要看到他平安喜乐,我就心满意足了。
以后的日子,只要一天没找到杨杨,我就会继续找下去,直到找不到动的那天为止。因为,孩子是父母永远放不下的牵绊。
【口述:胡锦杨】
【编辑:艾薇儿】
该案例故事由 提供,并已获当事人同意。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