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释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这句诗被天下人所熟知,因为它真实描写了穷人与富人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别,道出了广大民众的辛酸苦泪。每每读来,无不让人内心有所触动,感慨万千。

但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杜甫这句诗的后半句路有冻死骨的理解大致一样,没有什么分歧。而对前半句朱门酒肉臭的理解上,就存在着不同的争议。重点在对臭字意思的理解上,这个臭到底是臭味还是香味呢?两种解释看似都有根据,但哪一种解释才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本意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朱门酒肉臭的出处及写作背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被誉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这是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他的每一首诗的词都比较精练,都是对现实社会和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

杜甫经历了大唐的盛世和的衰败,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生活的艰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许多作品中体会到。生活的沮丧和悲伤,民众的灾难和无奈,都被他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剧就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国内战乱频发,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穷人填不满肚子,富人却生活奢靡。

杜甫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年少时,家境优越,他过着比较为安稳的生活。这期间,他曾游历了吴越和齐赵,也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后来,在长安应试落第;虽然他向皇帝献赋,向权贵投赠。但仍在不得志,但这段经历让他亲自目睹了上层社会贵族人的奢靡生活与日益加重的社会危机。

但这时的杜甫仍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大理想。但现实很快打了他的脸,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长安这十年间,他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

虽然杜甫后来被任命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吏,后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此时杜甫已四十四岁,为了生计,无奈地接受了这个职务。

但当杜甫前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回家探亲,刚进到家门,他就听到了屋里的哭泣声,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

杜甫的内心伤透了,他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奋笔疾书,把自己在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所见所闻写在了纸上,这就是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把他看到社会动乱下百姓的贫困凄惨生活,以及统治阶级贵族们的奢侈生活都如实写了出来。你看,贵族们用的是金盘宝器,穿的是丝绸貂皮,吃的是山珍海味;而广大百姓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真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想到这些,杜甫愤怒地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来。

二、朱门酒肉臭的两种解释

朱门酒肉臭的意思是红漆大门里的贵族人家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而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

人们的争议,主要是对朱门酒肉臭的臭字的理解上,有人认为,臭字在这里读xiù,是香味、气味的意思。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就是红漆大门里的贵族人家散发出酒肉的香味。

但也有人认为,臭字读chòu,就是臭味的意思。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就是红漆大门里的贵族人家里的酒和肉多得吃不完都放臭了。

这两种读法和解释,从意义上都可以说得通,但哪一种理解和解释更符合作者的本身意图呢?

我认为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就要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及要达到的效果来分析。

如果把臭字读xiù,理解成香气,全句的意思就是:贵族人家里的酒肉散发着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冻饿而死。这种解释虽然也可以,但对比的意味不强烈,酒肉散发的香味,不能很好地突出贵族人家的奢侈,糜烂生活,与路有冻死骨的反差不够,强度也较轻。

如果我们把臭字读chòu,理解成臭味,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贵族人家里的酒肉多到吃不完都放臭了,而穷人们却因为没有吃的,而冻饿死在街头。这样一来,一臭一死,对比强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符合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本意。

我们还可以从杜甫晚年写的《驱竖子摘苍耳》中找到证据,有这样一句: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就是说有钱的富贵人家厨房里堆满了肉,以至于吃不完放臭了。这里的臭字与朱门酒肉臭的臭意思应该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应该是理解成臭味,这样比香味更能真实反映出穷富之间的巨大差别。也比较符合作者对富贵人家奢侈和穷苦百姓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自网络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