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6G为什么专利领先世界,成为通信领域的领导者G没有全覆盖和研究6G

导读:5G推进进行时,中国对于6G技术的预研也已经开始,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6G专利来自中国,其中九成是核心技术,未来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观察者网讯 文/周昊 编辑/庄怡)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中国厂商开始在6G相关的领域进行技术预研。

11月15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主要聚焦6G愿景需求和关键技术的发布,并开始面向全球征集6G关键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IMT-2030(6G)推进组自2019年成立后,一直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先后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等系列白皮书,并启动6G技术试验。

图片来源:IMT2030推进组,下同

推进组研究认为,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

在应用场景方面,未来6G将主要应用于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场景。全域覆盖业务借助6G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全球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

IMT-2030(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目前,6G推进组成员单位超过80家,覆盖了运营商、设备商、芯片、终端、互联网、IT等各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高校及科研机构等,6G推进组将持续对全球开放。

相比5G,6G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上表示,相比5G发展初期便具备较丰富的技术积累,当前6G理论储备有待加强,需要在新材料技术及应用、毫米波传播理论、宽带星地通信、网络行为建模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

针对6G发展,邬院士提出五点建议,一是6G应用应坚持服务刚需为本,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主要场景;二是找准人工智能在6G应用中的突破口,重点提升无线信道与网络及运维等性能;三是优化频谱利用,为不同业务应用提供不同频段选择;四是简化终端复杂度,优化配置计算及存储能力;五是强化数据面功能,推动核心网实现简约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展望了6G技术条件下空间互联网和商业航天的结合,王院士认为,6G技术的推进将会催生出空间互联网概念,而这有望构建形成全新的互联网生态,重塑世界航天工业的模式。

6G六大能力支柱

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则指出,6G不是5G能力的简单升级,也不仅限于提供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还要具备后通信、后连接的新特征。6G的构建需要6大支柱能力,即原生智能、网络感知、极致连接、碳中和、原生可信以及星地融合。

在5G三大应用场景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基础上,6G会引入智能和感知两大新的应用场景。

童文博士认为,6G不再只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平台,而是一个通算一体、通感一体的智能平台,千行万业都将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智能服务、智能应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智能和感知这两大新元素的引入,将大大增强并扩展5G三大场景的连接能力。6G还将引入星地通信一体化,而6G感知也将成为AI应用的大数据源泉。

童文博士表示,6G本质上是一个支撑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连接的智能枢纽,它将为人类带来一个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交融的未来。

以此来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是融为一体的连续体: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操控的神经系统。未来的数字世界不仅仅是数字孪生,更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元宇宙,而6G正是这个元宇宙的坚实底座。

概念中的6G,技术先行

对6G的探索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及概念层面,华为以及中兴等设备厂商也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验证工作。

华为方面向观察者网表示,6G将提供通用、高性能的无线连接和极致体验,在速度上可实现Tbps级的峰值速率,6G将实现每秒万兆到千万兆比特的用户体验速率,亚毫秒的时延,10倍于5G的连接密度,厘米级定位精度,毫米级成像精度,以及差错可控的端到端系统可靠性,在未来能实现各种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业务以及各类垂直行业的全数字化转型和生产力升级。

在无线通信方面,毫米波在E-band频段中有高达10GHz的连续可用频谱(66~76GHz),在中短距离移动环境下提供沉浸式极致用户体验。此外,亚太赫兹到太赫兹频段也成为6G研究的热点频段,毫米波、太赫兹除了在提供极致速率通信的同时,也是高性能无线感知的最佳频谱,并以此成为6G终端和边缘站点通感一体应用的主力频段。

此外,华为6G研究团队还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星地融合以及可重构混合RIS架构等三个新维度上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阶段性验证结果,这些新的空口技术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现。

6G场景下的外场云基自动驾驶验证

就在今年6月,华为在成都6G实验场所完成了6G E-band V2X外场测试,测试场景将车载摄像头、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过上行信道传至基站,而云端使用超大算力完成多车协同调度等决策后,通过下行信道将决策信息发回车辆,车辆根据决策信息完成相应的驾驶动作。

整个测试场景实现了上行2.2Gbps、下行360Mbps的微秒级时延稳定传输,充分验证了E-band频段下云基自动驾驶等高吞吐、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的可行性。

6G验证技术之ISAC-OW样机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实时高速视频回传

中兴通讯也参与了6G关键技术概念样机测试。

中兴向观察者网表示,此次测试包括6G分布式自治网络及数字孪生网络概念样机、6G算力网络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太赫兹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通信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智能超表面技术关键技术概念样机等。

其中在6G分布式自治网络及数字孪生网络概念样机试验中,中兴意图网络样机接入了网络规划场景验证系统,完成了语音和文本的意图采集、转换和驱动规划样机执行业务的全流程验证。

中兴方面也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持续推进6G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快相关技术的验证与试验。

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通信行业已经走过了1G空白、2G落后、3G跟随、4G并行、5G领先的路程,这为我们现如今6G技术的探索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当前,我国5G建设已经全球领先,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占全球比例超过80%。

此外,目前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6G专利技术,近期专业调研机构MRFR也公布了6G领域的重要数据,全球有超过50%的申请专利来自中国,并且有九成都是核心的技术,未来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尤其是5G在ToB领域的探索,更为6G在场景化应用上拓展了空间。比如在油气、制造、交通等领域,全球多个市场已涌现出由5G驱动的to B新应用,不少企业甚至在尚未掌握5G技术时就已经进行了对应的布局。

三大运营商三季度披露的财报数据亦显示,5G to B已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将运营战略重点转向to B也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在5G上的共同实践发力点。

5G to B进工厂 图片来源:网络

而这一方向与前文所提及的6G八大场景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等能进行有效的融合。

另外,虽然普通消费者目前对于5G技术在C端市场的应用感知并不明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5G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领域已经实现了物超人。

工信部于10月末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9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7.4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5亿户;已超移动电话用户数6586万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已达51%。

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则表示,目前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是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因此6G的终端数将十数倍于用户的手机数。

IMT-2030(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预计6G真正商用会到2030年左右,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6G会和5G、4G处于一种共存的状态,是多种技术并存发展,6G技术的研发启动并不会对5G发展产生太多的影响。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