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相关专家表示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推高了全球气温,2023年或2024年将打破2016年全球最热年份的纪录,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预测今年的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夏季相比是偏多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对个人来说,应注意防范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三级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我国北方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经常出现。另一种是气温相对不太高、空气湿度大的高温天气,被称为闷热型高温,由于出现这种天气时人感觉像是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样,所以又称为“桑拿天”,在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等经常出现。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中规定,三级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高温天气下的高发病
中暑是高温天气最常引起的疾病之一,即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高达6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
夏季小暑大暑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容易引发夏季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和手足癣真菌性感染等。
夏季长时间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吹空调、风扇,可能导致热伤风,比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等。
夏季高温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加之在饮食方面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冰棍、冰西瓜等生冷食品,因此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随着炎热天气的到来,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当所处气温达到35℃时,机体会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甚至猝死。
高温天气防护措施建议
对一般人群,要构建适宜室内环境,通过使用遮阳帘、降温设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产热电器的使用,保持室内的凉爽环境。减少室外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晒,选择阴凉处活动,并注意合理休息,保存体力。在生活中应清淡饮食,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常备防暑降温药品。
重点人群在一般人群防护基础上,应根据自身状况加强健康防护。敏感人群要避免高温时段剧烈活动,保证身体有充分水分,并适当补充电解质,与外界保持沟通联系。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减少活动时间,适量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食物或饮品。
户外作业人员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有条件时可穿着冷却背心。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高温作业禁忌症时应脱离高温作业岗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 通讯员 尹士平 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