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轻时文笔再好,也写不出一个真正的毕业季。
也许,一个媒体人要等十年、二十、三十年之后,要再陪伴自己的孩子走进人生的7月,才算毕业。
今年,孩子毕业了。
不小心偷看完她写给班主任的信,忍不住问:
你想吃什么?
从一年级开始,只要她有进步,哪怕小小,为父都会问她,么么哒阿拉丁神灯,许你实现三个愿望,你想要什么?
孩子长大了,这回她没有回答为父的问题,反过来问:
你觉得这封信,好在哪儿?
这个题目出得好啊!
来自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但真要回答,真的是难倒父亲了。
感人!为父最后只说了这两个字。
而这两个字的背后,为父想说的是:六年啊!整整六年的点点滴滴,全让你记录了下来了。
看着孩子的信,为父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感恩。
作为家长,也想给,更应该给这座城市、这所学校、这个班级以及教育系统里所有用心带孩子的,辛勤工作的祖国园丁们说一声:
谢谢!
老师,您辛苦了!
记得第一次送娃上学
6年前的9月,微雨。
而他们的校长妈妈早早就站在了校门口,站在滚滚人流、车流之间,弓着身,弯下腰,微笑着伸出手来,接迎他的每一个学生和孩子们。
之后6年,
屡屡看到,风雨无阻。
三天前,微信一位老师(副校长)有事相邀。
他说:我没时间了啊,女儿呼吸道感染,正住院打吊针。
作为他的朋友,为他们着急了。
马上问:哪个医院?
他回:我在学校还没回家,具体情况晚上回家才知道
(那个时候仅仅是上午10点)
高考早就结束了,学校也放假了。
而在这位老师、校长这里,女儿生病了、打点滴了、住院了,他还说:
欲知详情,要到晚上。
而此事的背景是:非放假时间不敢打扰,而每个假期找到,他几乎都还在学校。
而上文提到,孩子给她写信的赵老师,嗓子一次次喊哑了,自己生病了,
弄到一个二、三年级的学生都担心她了,放学回家问家长,老师说不出话了?仲么办?她还加班在学校……
有一次在家长群里,晚上7点左右,她陪自己的孩子在医院吊针,
依然身在曹营心在汉……
一边陪娃,一边在班群里交待学习作业和工作,没完没了。有一份文件没存在手机上,还远程委托数学老师立即传上来。
白天工作在学校,加加班,似乎情有可原。
但到晚上十有八九又见她在班群上唠唠叨叨,直到10点、11点……
家长们心疼并感慨,赵老师太辛苦了,从早忙到晚,所有时间都贡献给了孩子,没有自己了。
每次学校、班里有活动或者日常,常常把当天现拍的照片、视频一一发上来,
一发就是一串,刷屏:
50多个娃啊?!
有时全班50多个学生,每个都要拍摄并发一张以上的照片或者视频到微上,家长们即使一对一爬楼梯找,都找到眼花头大。
老师呢?!拍照、发图……50多个,一个都不拉,一个都不能少。
于是,网上有家长尊敬地称老师为神。
我们这里说的,不是神化的神,是辛苦的神:
男的是男神!女的是女神!
一个月前,今年中考最关键的时刻,城南经开一中,一位带毕业班的老师的女儿问她妈妈:
你还爱我吗?
这位老师妈妈还对记者说:我女儿好傻哦,问我爱不爱她?!
女儿傻吗?
据了解,这位在校颇受学生欢迎喜欢的,中午不肥家,一天到晚都贡献给毕业季的,物理兼班主任老师,很久没有在家好好陪孩子了……
你还爱我吗!?
上文给老师写信的孩子今年毕业了,
最后一次考试,语数英分别考了:一个A,两个A+。
这个成绩不值得晒。
值得晒的是:
小学6年,不用提醒管教,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家长每次下班回到楼下,看到那盏早已点亮的灯,心里都忍不住感谢她的老师、学校,培养孩子养成了很多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值得晒的是:
每天晚上,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习到几点,从不用谁操心。家长规定九点放羊,每年还是考出了中上水平的成绩。
而且,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校外补习班。(有人提议过,但我们听从原共南小学宋校长说哒:让家长带孩子去校外补习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老师)
6年上过两个兴趣班!谢谢永存校长!
六年三好学生,最后一个学期评为城区优秀少先队员……
孩子,有了成绩,虽然不算好,至少没有拖学校、班级后腿。
头悬梁,锥刺股。那是古人,是故事。
池塘边、榕树上、有知了有蝌蚪青蛙,还有梦里壮乡的才是童年!
但,如果没有那么好的老师、学校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的孩子
能有介么轻松、愉快的,有A+的童年吗?
(一个因为考试失去童年的孩子,长大后祈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有A+又有童年,最终梦想成真!)
你可以不一定是一个好男人,但必须是一个好父亲!
【原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赵老师:
微风吹淡了夏季的炎热,玫瑰在窗外热烈地开放着,正像我们同学对你热烈而不尽的感恩。时间冲不淡浓浓的情义,您是我们的人生导师,是月光下憔悴不已却无私明亮了六年的路灯啊!
还记得我们初次推开教室的门,您年轻的面容上是微笑的嘴角和眼底的温柔。那时我不认字,以至要爸爸报出名字。你用灵巧的手挥了几下,笔尖刻下我的名字,您的笑容从此刻于我心间。后来,我坐在了椅子上,双眼盯着您,聆听您说话。您注意到了我,并表扬了我:星颖坐得很好,但是书没摆放整齐。我立刻把铺散开来的书摆放整齐。
三年级时,您上了一篇课文,叫桂花雨,课文中是香甜诱人的桂花糕。没过多久,您便将桂花糕买来,请我们大家吃。您细心地,亲自将桂花糕分到每一个同学的手里,当桂花糕分到了我手上的时候,我无比地高兴,难以形容当时的心情。
不知道从何时起,几丝白发悄悄爬上了您的鬓发间,脸边出现了几丝淡淡的皱纹。您的嘴角依然微笑着,在这充满温暖的微笑中,是老师您,对我们深深的爱啊!
分完桂花糕,您才开始吃自己的那一份,点点阳光洒落您的衣角----您永远都是最后才顾自己,最先顾着我们大家。您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们微笑——这样的场景很美,很美。我多想时光定格在那一刻,像照片一样呆住。这些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模糊了一点点的记忆瞬间,一切都像是在几个月前发生的。可那却是三年前的事情,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懂事,同时告别您,告别母校,走向新的未来,步入新的学校,认识新的同学,老师。您夜晚的孜孜不倦持续了六年,圆眼镜下埋藏黑眼圈。您是散发着光芒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六年的结局是几张毕业照片和恋恋不舍却无法逆转的散场。
重忆第一次留在学校的那天,最美的事,就是与你见证落下的夕阳和日落后的晚霞,那是我对你不尽的感恩与祝福,我多么留恋同学们、母校、您和王老师啊!
让我把最后的祝福埋藏于千千晚霞之上,
夏天的遇见就在夏天告别吧。
祝愿我的母校,我的老师
——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
重播播放00:00/00:00正在直播00:00进入全屏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相关链接】
情系三尺讲台 育人以德为先
——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徐华
人生如穿衣扣扣子,第一颗扣子若扣错,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这是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用以勉励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
放眼当下,从家长、学校到整个社会,几乎都把考试得失和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标准,一边痛陈应试教育弊端,一边鼓励甚至逼着孩子应试拿高分。在这个学生年级越长、书包越沉、压力越大的时代,我们走进南宁二中。因为这里曾经有一群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如今已学有所成,长成参天大树。这里还有一群正孜孜求学的孩子,正为理想而努力,积极准备,迎接人生最重要的考验。
而努力为他们扣好第一颗扣子,上好人生第一课的老师,名字叫徐华。
45分钟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劳动,始于辛勤,归于平淡。教师是教育的行者,起于梦想,归于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1992年,风华正茂的徐华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南宁二中,但第一次走进课堂,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就让他感觉到了肩上沉沉的压力。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要怎么学,怎么教?才能为国育出栋梁之才?徐华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谁想此问题一问就是23年,践行23年。2015年8月末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徐华已成为一名被学生喻为男神,成为大家争相考进他的班级想做他学生的时候,记者走进了徐华的课堂。
会上课的老师,心里装着学生。
当天数学课安排在第三节,提前10分钟,记者悄悄坐进最后一排。提前5分钟,徐华和准备上课的高三(2)班同学全体到位。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思考题,回去都认真想过了吗?徐华用和蔼的微笑、问询的眼睛在课堂上巡了一圈,马上有一名男同学举手示意……徐华的课程,大都从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开始。
随后,他请出成竹在胸的那名男生到黑板上演示,并不失时机地和大家一起讨论对上一节课程的消化、理解和课后的思考……课堂上,记者切身体验了国学经典《论语》中的这五个字:温故而知新。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随后30多分钟的教学里,老师是边讲、边写、边问、边听,学生是边学习、边思考、边记录、边回答。师生间没有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教育,课堂一直在轻松活跃的互动氛围中进行。
徐华的QQ签名只有两个字:自然。
教学相长,自然而然,尽可能让学生感到一切水到渠成。这就是徐华的努力和追求。学生不应该是一个有待去装满的杯子,而是一盏有待于点亮的灯,徐华从好奇心入手,为学子们打开智慧之门。
一个教师的胸怀
体验式的课程上完,一组与徐华相关的数据引起记者思考:徐华从教23年,共担任7届10个班的班主任,其中近年来所带的4届7个班级,平均每班有2人以上进入全区理科总分前10名,每班有近8人保送或考上清华北大。还有两名学生在他的带领下获全区数学单科第一。
除了课堂,徐华还有什么方法,让他的学生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
面对刨根问底的记者,徐华只有一句话:教育行为是否有效,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我们有无真正了解孩子。
现就读于南宁二中高三(13)班的唐珑珂同学的母亲黄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诠释徐华的因材施教。
唐珑珂话不多,但一说起话来就让我担心。黄玲说,刚进二中时,课堂上儿子常常为解题跟老师争执。所谓师道尊严,冒犯老师,而且还是副校长可不得了,黄玲坦白地说出了当初的忧虑,但徐老师从不计较,不但不计较,他由此还看到了唐珑珂执着的个性和对解题思路的独到之处。碰到这样的学生,徐华不是硬性地压制,而是一边强调课堂纪律一边鼓励学生创新进取,这就是教育家的胸怀!5年后,唐珑珂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代表广西参加第3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并获一等奖,成为广西历年来在此项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徐华确实深深影响了不少像唐珑珂这样有个性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徐华的理想。但他更清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针对后进生,他采用做题+讲题的教学模式;针对优秀生,他采用任务驱动法,不断激励学生追求进步;针对毕业班,他引导学生采用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用融会贯通的方式全面开展备考。
高考称雄似寻常,
奥赛夺魁也普通。
莫道足下皆仲谋,
一雕一琢磨杵功。
这是徐华2004年写下的,题为为带实验班有感的打油诗。所谓诗如其人,境由心生,在徐华的眼里,高考称雄、奥赛夺魁皆非难事,不管是谁,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女儿心中的徐华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徐华有一女儿,名叫徐子涵。
见到这名可爱的小公主,是夏末秋初一个微雨的早晨。她戴着一副小眼镜,快乐地躲在父亲的伞下,一副文静的样子,很是可爱。
小子涵,你爱爸爸吗?记者故意问。当然了!她一副大人的表情,可是他总是不回家,他叫星期五爸爸。在子涵小小的心里,这是最大的遗憾。
2014年4月,女儿生日。愧疚于平日里不能好好陪伴女儿的徐华很认真地问子涵:你生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女儿连想都没想便回答:我要你好好陪着我。与其说这个愿望单纯,不如说听起来让人心酸。但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女儿生日当天,徐华再一次工作到深夜,直到凌晨5时在学校宿舍里一个激灵醒来,才想起承诺。驱车回家,上床假睡,但徐华太累了,假睡醒来,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去了。
徐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他的妻子说,我们都是老师,我也带过毕业班,我理解他,也支持他。徐华的母亲说得更直接:我们没有文化,看见他白天忙着上课,晚上忙着陪学生自习,我们就过来帮他带孩子。徐华心里不是没有家人,是父母妻子的全力支持,成就了他可以一心赴到工作上。
平凡岗位做最好自己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了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凤岭的夜,干净而透明。在南宁二中师生的眼里,徐华就是和大家一起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人。
徐华办公室的灯光,可以称之为南宁二中校园里温暖的风景之一。
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这盏灯光下,徐华连续10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完成了 作业布置与批改师生互动性评价等多项学术研究,并在《数学通报》《中国教师》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这盏灯光下,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他带头组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为全区各地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努力。还是在这盏灯光下,南宁二中成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首批试点单位,成功开设了《微积分》《高等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理解。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光辉的背后,不是外界的赋予、物质的回馈。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什么?徐华的心里,那就是看着无数学生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倾心奉献,教书育人。忠实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徐华是薪火相传接力中有力的一棒,是一个把无私的付出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的人。
■后记
徐华,腹有诗书气自华。
生于1969年1月,肖猴。
全国模范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南宁市劳动模范、广西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徐华从教23年来得到的荣誉。2014年11月,徐华被评为南宁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徐华给人的第一印象。但采访中徐华却沉默寡言起来,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他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的,特别是记者要采访他与学生的故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尊重学生的隐私,担心对学生的影响。最后,记者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很好的事例,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是遗憾,但尊重一名教师的护犊之情和作为被采访者的要求,也是记者的职德。
采访即将结束时,徐华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这是一个缺少担当的时代,因为我们一直太功利,期待明天孩子们多一点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因为我们缺少悲天悯人的情怀,期待明天孩子们对人对事多一分同情、善良和敬畏;
这是一个缺少真人的时代,因为我们顾虑太多,期待明天孩子们在纷繁的世界面前不要忘记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徐华说:我希望每一个走出南宁二中的学生,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昂首阔步走向未来,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毕业季 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