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再贵,能贵成啥样?
不用喝奶,就能酸倒牙。
这两天,茉酸奶新品推出前的价格调查问卷,问懵了很多人:
“您能接受一杯奶昔多少钱呢?最低68块,也可能是108块哦~”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赵丽蓉老奶奶那个经典小品:
宫廷玉液酒,180一杯!
这酒怎么样?
听我给你吹……
虽然是“新品”、“猫山王榴莲奶昔”,但最低68的价格,连忠实用户听了都觉得荒谬:什么家庭,到底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网友留言基本都是“喝不起”,甚至戏称“只有大喜的日子才敢点”“只有发工资那天才敢喝一次”。
虽然很快茉酸奶很快大字报道歉,并且表示并不是所有品类都是这个价格。
但是仔细看看,哪怕是它的拳头产品,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价格已经干到了35。用同样的价格,你能在超市里直接拎着一整箱纯牛奶回家。
茉酸奶这种玩法,到底是噱头,还是有意区分市场?他们又能这样玩多久呢?
数据似乎很让人上头,也觉得无厘头。
天眼查App显示,茉酸奶关联公司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已覆盖200+城市,1000+门店。
而《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现在开一家茉酸奶店,月销售额有机会突破40万;截止到今年7月10日,茉酸奶的门店已经突破了1600家,且还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如此酸奶刺客式的营销,真的能持久吗?
对此,新浪财经刘丽丽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噱头一时爽,品牌后续苦。
这些带动潮流时尚的消费者,其消费心智上对百元以下的价格敏感性不强,更希望有个性、能刷出存在感和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以及折射出的身价,
这也是当下新消费赛道上各种潮牌餐饮的产品逻辑和定价依据。
换言之,消费雪糕刺客、奶茶刺客或酸奶刺客,能够用可以承受的百元消费达成看似成功人士或富二代的社交暗示,可以让部分Z世代趋之若鹜。
其营销逻辑很简单,通过自抬身价的方式吸引眼球,并用所谓新品调研的零成本话题营销,来试图引爆舆论,引发Z世代人群竞相购买的攀比心态。
这种价值导向,本身是和社会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因此是不合时宜、也是应该叫停的。
同时,这种违背常识的营销尝试,对于品牌而言也是弊大于利。
以噱头出圈的营销,新消费赛道中并不少见。
但刻意抬高身价、误导消费和哄抬市场的行为,对于茉酸奶而言,看似快速出圈,但直接对其品牌形象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如价格虚高、酸奶刺客等负面标签直接贴上后,未来想要逆转形象,用正常价格的商品参与新消费餐饮的正常竞争中,都会因为首次印象带来的“高价感”而难以有效拓展市场。
同时,一时的噱头或许能带来一定的消费和刺激加盟商追逐风口。
但Z世代本身新消费产品的快速迭代(表现为喜新厌旧),也会让这个品牌的销量很容易出现断崖式滑落。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