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籍贯,是大家每一个人时常都会用到的一个概念,比如当我们考上入学、毕业求职、参加工作、申报户口、申请贷款等等时,大多需要填写各种各样表格,通常会被要求填写籍贯一栏的内容。有不少人常常会将籍贯与出生地和户籍等混为一谈,其实是不对的。那么,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籍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有许多表格需要填籍贯,到底什么才是籍贯?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所谓籍贯,实际上是一个很正规和标准的概念。它指的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即祖居地,登记填至县级行政区划。在具体实践中,如果不能确定祖父的居住地,就随父亲的籍贯。父亲籍贯也无法确定的,就填写本人出生地。可见,籍贯一般是随父系的。只有在父亲是外国人或者《出生医学证明》中未记载父亲信息时,才随母亲的籍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籍贯不详的弃婴,籍贯一栏可填写收养人的籍贯。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可填写入籍前所在国家的名称等。
从概念的角度,我们也许可以把籍贯理解为认祖归宗和追根溯源。从人的思想情感上,可以认为籍贯就是一个人的根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人口流动很大,众多的农村、乡镇、县城等地的年轻人,走出家门,闯荡天下,读书就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有许多人都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安了家,甚至入了当地的户口。到了这个时候,籍贯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记住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自己的祖父辈世世代代是生活在哪里的,也就是说自己的根是在哪儿的。
这么一说,关于籍贯的填写就非常明确了,只要在籍贯栏中填写上具体到县级行政区划的相应地名即可。比如河南省兰考县、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等,当然也有具体到地级市的,比如湖南省娄底市等。实际上,我们只要依照户口簿上登记的籍贯填写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籍贯填写成出生地,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对于户口迁移过的人和许多年轻人来说,出生地不一定就是籍贯的。比如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他的很多简历资料中,籍贯一栏填写的都是江苏青浦,而不是上海青浦,其原因就是他的祖辈居住地,就是原属于江苏的青浦。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籍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了。从一张身份证上,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许多信息了,何况国家也确实掌握着每一个公民的详细资料,似乎籍贯实在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意义不是不大。也许籍贯的本身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但是在当今人口众多的社会里,籍贯却能有助于个人及相关信息的快捷查询,会在很多的社会活动的实践中,起到不少作用的。
随着全国人口流动的迅速加大加快,城市化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一代中的很多人,从小随父母从农村或小城镇来到大中城市生活,回老家的机会极少,对故乡的印象甚至完全淡化,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风习俗更是知之甚少,也许早已就忘记了乡音乡情和家乡故土。中国人自古就有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传统理念,而籍贯就像是一种烙印,能够让我们时刻记住自己从哪里来的,根在哪里。所以,籍贯即使在现在,也仍然还是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的。
我国当代女作家杨沫,湖南湘阴人。她在她的《乡思的朝和暮》中,写有这样一句话: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老一辈如此讲究和重视籍贯,足见他们对祖居地故乡的眷恋和热爱,而我们的年轻一代,也应该不忘老家,不忘故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努力做一个不忘根本,饮水思源,有情有义的人。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