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爸爸妈妈都很注意跟孩子的说话方式,不管是生气的时候还是讲道理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的,生怕伤害到孩子,可是爸爸妈妈越温柔,孩子就越是不听话,甚至有时候还不耐烦,这让很多爸爸妈妈都很无奈。
其实,爸爸妈妈应该明白孩子不耐烦不是平白无故就不耐烦的,孩子一开始也是很认真地听妈妈讲话的,不是吗?爸爸妈妈应该明白给孩子讲道理是有技巧的,爸爸妈妈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讲道理才更有效果
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讲道理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就会忘了孩子还是一个孩子,会用成年人的角度给孩子灌输思想,可是孩子见过的事情太少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明白的。
比如,爸爸妈妈跟孩子说刚烧开的水烫,孩子别去碰,不然会烫到自己,会感觉到疼,可是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烫,也不知道被烫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因此孩子就听不懂爸爸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爸爸妈妈作为成年人,很容易会用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去给孩子讲道理,但是孩子真的能听懂吗?
物极必反,应该讲究适度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这句话就表明了一句话说得太多,很容易让人觉得烦。爸爸妈妈说第一遍的时候孩子还能认真听、认真思考,爸爸妈妈说第二遍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耐心地听下去,可是等到说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了。
孩子不耐烦了,就有可能引起矛盾,然后让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感到不高兴。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明白有时候不能说太多,物极必反,应该讲究适度原则,不然就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不问青红皂白,批评孩子
孩子不耐烦、不想听还有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说得不对,孩子感到委屈憋闷。有一位网友曾经说,自己小的时候自己洗衣服,洗了很多次了,可是正好那一次开的水龙头大了,就被妈妈发现了,结果妈妈就开始给她讲道理,说要节约水资源。
而网友自己解释说之前都没有开这么大的,但是妈妈就是不信,还以为孩子是在给自己开脱,最后妈妈讲的网友自己都不想忍耐下去了,就跟妈妈吵架了。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讲道理。
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其一,不要为了证明孩子的错,去讲道理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不认同自己,可能有些爸爸妈妈还会耐心地分析,好好跟孩子讲,可是有些脾气火爆的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孩子是在叛逆、顶嘴,就会跟孩子吵起来。
讲道理不是为了争谁对谁错的,爸爸妈妈之所以给孩子讲道理,是纠正错误,而不是为了证明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如果非要争个谁对谁错,那么到了最后爸爸妈妈和孩子有很大几率会吵起来,反而违背了讲道理的初衷。
其二,不要忘了讲道理的初衷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应该抱着让孩子更明事理的心态,应该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更多,变得更好。当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的时候,应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这样做,然后结合孩子的理由再去劝解孩子、引导孩子。
爸爸妈妈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不好的,养成好的习惯。所以,不管是爸爸妈妈教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还是做事情的技巧,又或是让孩子看得更通透,都不应该忘了讲道理的初衷—让孩子变好。
实际比讲道理更有效的是沟通
首先,用案例或故事让孩子明白事理
爸爸妈妈要结合孩子的年龄讲道理,让孩子尽可能地明白。当孩子还是一个宝宝的时候,更多地是让孩子自己感受,因为这时候爸爸妈妈说的孩子大部分都听不懂;等孩子长大了一些,能够听懂一些话,爸爸妈妈就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小案例,让孩子结合具体情况去感受、明白。
等孩子已经有独立的思想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学会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然后真诚地跟孩子谈,跟孩子沟通。而不要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
其次,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沟通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犯这种错误,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意见、想法、感受,当爸爸妈妈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搞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胡乱给孩子讲一通,结果爸爸妈妈没说到点子上,孩子也没听进去。
所以,讲道理的时候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该怎么讲,怎么讲孩子才更容易接受。爸爸妈妈可以平时就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这样等以后讲道理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比较容易让孩子代入进来,双方的沟通也会更有效。
最后,实践出真知
我们知道,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听到了、看到的、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都不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只有亲自去实践了才知道对不对。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这样,爸爸妈妈给孩子讲的道理再正确,孩子再用心去体会,也不如一次经历来得好。
笔者认为:这也不是说让孩子去撞南墙,而是让孩子多看到一些实例,看到一些现实生活中有的例子,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只有爸爸妈妈多带孩子去体验、感受,孩子才会更容易理解。
孩子不听话、不耐烦不全是孩子的问题,爸爸妈妈不要只是生气,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爸爸妈妈应该明白孩子不耐烦是有原因的,然后针对原因去改变自己讲道理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听话、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