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6月3日,经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建制沿革
远古到唐代
海南省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 。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 。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将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祖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 ;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东吴时期,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
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隋朝炀帝时,海南岛共设两郡(珠崖郡、临振郡)十县,珠崖郡治设在义伦县。后从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宁远两县、设置临振郡。珠崖、临振两郡,由扬州司隶刺史管辖 。
唐代改郡为州,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属岭南道 。后属南汉。
折叠
宋元时期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汉 。
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 ,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在海南岛设置琼州路安抚司,隶属湖广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隶属海北海南道 ,道治在今雷州市 。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
折叠
明清时期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 。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从广西划拨广东管辖 。
洪武九年,海南岛属海南道。
正统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
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初承袭明制,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隶属于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琼州府(治今琼山府城镇),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澄迈(治今老城镇)、定安(治今定城镇)、文昌(治今文城镇)、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城镇)、儋州(治今中和镇)。
崖州直隶州(治今三亚市西北),崖州归隶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为直隶州。领4县:感恩(治今东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州(治今万宁市)。万州光绪三十一年降州为县。
清代在海南设琼州府,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设一府,1直隶州,1州,11县。
1858年6月27日签订的《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另有《和约章程补遗》其中增开琼州(今海口)、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六口 。
折叠
民国时期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 。
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万州改万宁县)、昌江(因与浙江省昌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海口所改称镇。民国十五年脱离琼山县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销海口市,复归琼山县。
民国十年废道制。民国二十一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行。当时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改抚黎局为抚黎专员公署,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民国二十四年广东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3县,推行乡保甲里制。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于海口 。
1935年,广东省分设9个行政督察区,海南为第九区,专署设海口。1946年,琼崖办事处和第九区公署设于海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
1949年,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隶属行政院,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设在海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海南的建置为行政区,1951年设行政公署,驻琼山。在岛的南半部地区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冲山镇)。全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 。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军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10月改称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县、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 。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 。[1]
2018年6月3日 ,为落实好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11]。
地理环境
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地形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河流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山脉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0.48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 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 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著成 绩。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 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0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果树)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 树木200多种。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热带森林植被 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 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 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
动物资源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 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
折叠
南药资源
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物中可入药的约有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是4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
折叠
水产资源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 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40多种。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澡类等20多种。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
折叠
海盐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中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
矿产资源
海南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1991年,全国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57种(若按工业用途可分为65种);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126个(含大型地下水源地6处),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碌铁矿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海南
2013年海南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4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公里;新增高铁308公里、空中航线120条、万吨以上港口泊位4个。新增发电装机220万千瓦,海南电网220千伏主网线路实现了双环网。新增蓄水能力6.53亿立方米、城镇供水能力43.1万吨/日。东环高铁、海口绕城高速、三亚绕城高速、海屯高速、文昌清澜大桥等建成通车。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一期、华能戈枕水利枢纽等建成运营。西环高铁、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美兰机场二期、凤凰机场三期、马村港二期、国投孚宝30万吨原油码头、中海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昌江核电、红岭水利枢纽等一大批工程有力推进。博鳌机场开始征地动迁,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折叠
科技
2014年,全省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项。全年共申请专利2415项,比上年增长2.4%;获得专利授权1597项,增长20.0%。新增培育与认定2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6家。新增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0家。海南师范大学和琼州学院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完善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农博商城社区服务平台,认定10家高新技术集成旅游示范景区。
折叠
卫生
截至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148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个,妇幼保健机构2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9个;乡镇卫生院298个。全省共有医院病床位3.35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4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37万人;注册护士2.21万人;药剂人员0.27万人;检验人员0.20万人。
折叠
体育
2014年,全省运动健儿在世界性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在全国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获得银牌31枚、获得铜牌32枚。重大赛事品牌效应凸显,成功举办阿罗哈杯2014第五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农信杯2014第九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2014年中国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国际赛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全省文明生态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海南省全民健身趣味体育运动会等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折叠
社会保障
2014年年末,全省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42.1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0.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6.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2.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7.5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57%。年末全省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6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3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5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15万人。
折叠
环境保护
2014年,全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9%,部分市县的局部时段出现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和细颗粒物。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总体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所有监测城市(镇)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2014年全省地级市PM10年日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完成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国四标准汽柴油使用,全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67万辆,淘汰燃煤锅炉47台。
全省93.1%的监测河段、83.3%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河流干流、主要大中型湖库及大多数中小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态势,个别湖库和局部中小河流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开展监测的绝大部分城市(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极个别水源地未能稳定达标。
绝大部分近岸海域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94.6%,97.1%的功能区测点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的要求。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三大重点工业园区及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保持一、二类海水水质。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均为一类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