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医学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日前,2016年首届国际浮针医学学术会议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办,南京中医药大学浮针医学研究所所长、浮针疗法发明人符仲华当选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会长。会上,符仲华指出——
完全否定和全盘接受中医,都是要不得的
从1996年6月发明至今,浮针医学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浮针针法就是一改常态,将通常的针刺刺激表皮、真皮、肌筋膜、肌肉乃至骨膜的垂直刺法改变为仅刺皮下结缔组织和浅筋膜的平行刺法。这些年,浮针一直没有停下不断完善、不断求实的脚步。1998年我在第一军医大学举办了全军浮针疗法学习班,在该学习班讲义的基础上,写过浓浓中医针灸味道的《浮针疗法》,一两年后又写了《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传统味道依旧浓厚;2011年出版的《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传统味道渐渐少了,基础医学的味道越来越浓,越来越符合临床逻辑思维,也越来越符合我的中医学理想。
什么是中医学理想?守正融新。坚守那些自己把握得住的,自己经过反复证实了的中医学观念、方法和理论。然后,从这些观念、方法和理论出发,不断融合现代基础医学新观念、新发现,形成新的中医方法、观念和理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我的中医学研究愿景。因此,浮针在不断地发展进取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观念、新的工具、新的适应证。
看到浮针这样的不断融新变化,有些朋友误解我,说我离中医越来越远了。但理性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的文献深受各种思潮影响,是由不同个体写出的文献,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完全否定中医和全盘接受中医,都是要不得的。完全否定中医的人把祖宗们传下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观念丢弃了,不智。完全接受中医,甚至不允许他人说一句怀疑中医的一些观点或疗效的话,否则就扣大帽子,也不理性。
浮针将古代针灸和现代基础医学结合了起来
多年宣讲浮针,有个体会:很多朋友会问浮针操作与经络是否一致,是否扎在穴位?一旦我说浮针常不遵照经络,更不在传统经穴上进针,很多朋友就会产生误解,以为浮针就不是针灸,有时甚至会觉得我离经叛道。起初笔者是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找到了浮针疗法的灵感。经络是针灸作用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一种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思维模式,一种很有想象力的创举,对针灸的教育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经络不代表全部,针灸学的很多现象并不能用经络说得通。《黄帝内经》中的很多刺法也不提经络。如果不谈经络,就不是针灸,岂不是《黄帝内经》刺法也不是针灸?
穴位有两层含义:一为病理反应点,二为进针点。穴位经常是两个身份的叠加,常常理所当然地把两重身份混为一体了,使得人们觉得理所当然,哪里痛就往哪里扎。潜意识是,扎针的部位就应该是生病的部位,把两者根本上当做一回事。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我们现在需要理清思路,条分缕析,桥归桥路归路,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进步。
针灸学,因为传承年代久远,对临床很多现象的解释常常非常复杂。已经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有理由把针灸的复杂现象简单化,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次序和条理,化复杂为简单。纵观科学发展的历程,大抵如此。针灸学的发展,也应当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
浮针医学不仅可用于治疗,也常用于辅助诊断
上工少涉的意境来自现代医学之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他说医生应当尽可能利用患者自愈力,勿滥用手术、药物等手段,只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予以最低程度的干涉。因此,用对人体生理影响最少的治疗方法治愈疾病,才是高明的医生。也就是说,不要过多干预人体,人体远比医生更了解自己。医学是良心事业,得用最有效率的、对人体影响最少的治疗手段去治疗疾病,这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虽然上工少涉的提法受到了古代西方医学的影响,但我觉得医学的理想是共通的。这既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坚守上工少涉的原则,在临床上采用排他性治疗,只用浮针疗法去治疗病症,不用中西药物,不用其他任何方法治疗。明确不是适应证的,一概不接诊。
排他性的治疗,使得浮针适应证的拓展速度常常受限。比如,顽固性面瘫一直被我否定,不去尝试,直到成都胡静医生反复提醒,我才尝试,发现浮针治疗面瘫真的有良好效果。但是,排他性治疗也大有好处,使得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浮针、研究疾病,可以把影响疗效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这个病症是浮针治好的,基本就没有其他疑问;治不好的,也可以逐渐明确,将其排除出适应证群。
浮针不止痛也不镇痛,它更关注外周组织损伤
浮针最常见的适应证是临床的疼痛性疾病,第一个成功的病例是网球肘,建立的诊所叫南京派福颈腰痛专科,出版的书叫《浮针速治软组织伤痛》《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因此,很多人以为浮针是用来止痛的,或者镇痛的。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浮针一丝一毫也不能止痛或者镇痛。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如果分别用利多卡因和浮针处理网球肘,两者都能迅速把困扰人们的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疼痛去掉,但在处理后,马上用尖锐器物针刺局部,利多卡因处理后的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的疼痛,而浮针处理后的患者局部依旧刺痛。这是非常大的区别,前者叫止痛或镇痛,后者只能叫治痛或治疗疼痛。
很多疼痛浮针无效,例如:高龄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外科上的痈疽疮疡引起疼痛,浮针无计可施。因此,浮针对疼痛的治疗不能称为止痛或镇痛,请大家注意。把这个观念搞清楚,才能准确理解浮针的适应证和作用机制。(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