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多副棺木被扔在荒地上。新京报资料图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河南郸城停售棺材取缔灵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该消息出自当地发布的一份殡葬改革通知,通知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棺材经营店铺经营的原棺材一律停止销售,改为骨灰盒;二是县域内所有下葬工具(灵车)届时一律取缔,拒不执行的,相关执法部门将予以查处。
对此,郸城县殡葬执法大队黄队长表示,上述意见是当地12月出台的初稿,之后新的方案马上出台。
近年来,涉及殡葬改革的不少话题都曾引发关注。2018年,江西省铅山县发布公开信表示,当年7月,全县范围内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员遗体一律火化;同样是在2018年,温州殡葬试点开展丧事集中办理服务,不许私设灵堂等规定也曾引发争议。
对中国人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丧葬祭祀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礼制之一,也有着传 递孝道的功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尽管人们开始倾向于更加简约的殡葬礼仪,国家也在推进殡葬改革,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仍在迁绵,丧葬所承载的文化与伦理意义都是不可轻视的。
不可否认,移风易俗、积极稳妥地推进土葬转为火葬有其现实必要性,传统的土葬、厚葬,既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不够环保。
但诚如有些学者所说,丧葬文化背后附着着一套完整的秩序,包括信仰、规训、惩罚、价值、教育、传承等,这是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也因此,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一刀切地执行某些政策,无疑会造成民众观念上的冲突。
目前,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新的方案,这也就意味着,当地很可能不会一刀切地停售棺材、取缔灵车。目前新的殡葬方案仍处在政策制定窗口期,公众期待新方案在出台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历史与现实因素,积极广泛地征求和吸纳民众意见,更好地推进政策落地执行。
其实揆诸《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我国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这其中,积极地、有步骤地或是地方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需要领会的关键词,切忌简单粗疏地一刀切。
因此,在涉及殡葬改革以及其他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当地有关方面理应多听听民众诉求与意见,在民意、传统习俗与现代治理之间,找到公共政策的最大公约数。唯有汲取多方意见,才能科学、民主决策,让相关政策顺利推进下去。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很多移风易俗的举措都得以顺利推进,但在某种程度上,丧葬作为人生的最后一次仪式,其意义不论对于生者还是亡者都至关重要。
因此,有关方面在殡葬改革的过程中,还是需把控好边界,既要做好宣传,也要尊重民众意见,对于棺材一律停止销售所有下葬工具(灵车)届时一律取缔这样的措施,务必慎之又慎。
总而言之,不管是殡葬改革还是其他公共管理政策的出台,有关部门都需要遵从一个共识——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多考虑民众诉求,多考量现实地表的复杂性。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阻力,做好殡葬服务。
新京报评论员 | 马小龙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