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宇宙如此之大,天文学家如何在浩瀚宇宙寻找人类第二家园?

时间:2022-04-23 14:15:54 热传 我要投稿

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约930亿光年,那么可观测宇宙外面是什么呢?

因为宇宙一直在超光速膨胀,可观测宇宙的光线永远不能达到地球,所以,理论上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可观测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但可以预测的是仍旧会是宇宙。

可观测宇宙拥有上千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但你知道吗,在20世纪初,科学家还认为银河系就是我们的宇宙,这很正常,毕竟当时认为银河系10万光年的直径已经超乎想象的大了,难怪当时的人们会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了。

不过随着天文测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知道银河系也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类比一下就能感受到宇宙到底有多大了。地球上所有沙滩上沙子的总数量,远没有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多。

天文学家们不禁怀疑:恒星数量如此之多,肯定会存在地外文明,肯定会有类似地球这样的行星也存在生命。于是他们开启了寻找地外生命的计划。

要想找到地外生命,首先一点就是寻找地外行星,最好是类地行星。

但由于宇宙实在太大了,距离如此遥远,天文学家们不可能用天文望远镜直接寻找地外行星,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做不到。

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寻找。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利用恒星系统中恒星的晃动来寻找行星,具体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地球和太阳其实围绕着共同的质心在运动(暂时忽略其他行星存在),只不过由于太阳质量比地球大很多,这个质心基本上就等同于太阳的中心。

但无论如何,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太阳也在运动(通常是轻微的晃动),而且行星的质量越大,恒星的晃动越剧烈,行星的速度越快晃动也会更剧烈。

天文学家根据恒星晃动摇摆的剧烈程度,就可以找到行星的存在。

同时,还可以根据开普勒效应判断行星的存在状态。当恒星朝着地球运动时,发出的光会发生蓝移。当恒星朝着远离地球的方向运动时,发出的光会发生红移。

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只能寻找质量较大的行星,多半会是气体巨行星。很难发现质量较小的类地行星。

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寻找的地外行星通常都是像木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

好在还有第二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凌日效应”。

简单讲,可以通过测量恒星光度的改变,来寻找环绕恒星运动的地外行星。行星在环绕恒星运动的过程中,会遮挡住恒星的一部分光线,造成恒星光度的略微变暗,天文学家可以根据这种微小的变化,判断出行星的某些参数,比如说直径,质量,运行轨道,甚至还有上面的温度,是否有大气层等等。

不过这项工作仍旧很难,毕竟相对于恒星强大的光度,行星通过时对恒星光度的改变是非常小的,需要用到极其灵敏精确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这对于天文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总是有希望的。

天文学家们寻找地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计划不会停止。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升,会有更高级的方式去发现宜居星球。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已经带给人类足够多的惊喜,已经发现了很多类地宜居星球,虽然距离地球都比较遥远,但给了人类很大的希望。比如距离地球20光年远的格利泽581g,被认为很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智慧生命。

未来某天如果人类科技真的能让我们进行遥远的星际旅行,或许我们能够亲自飞过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