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文坛诗文革新运用,继承了韩愈的创作理念。欧阳修的文章开创了一代文风,后人把他和韩愈、柳宗元、苏东坡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4岁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他的母亲十分贤德,从小教育他学习诗文。传说,欧阳修小时候家中贫寒,他的母亲就用芦杆教他在沙地上写字。这个故事被后人概括成画荻教子。
欧阳修10岁时,家乡的富户知道他聪颖好学,送给他一套《昌黎先生文集》。昌黎先生就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欧阳修收到这套书后视若珍宝,每日学习书中的文章。欧阳修24岁时候参加殿试,获得了第十四名的好成绩。从此步入仕途。初入官场的欧阳修在洛阳为官,他看到所谓的洛阳名士沉湎于吃喝玩乐,就与他们逐渐疏远。
闲下来的欧阳修把时间都用到了写文章上。北宋初期,文坛流行骈文,这种文体不讲究内容,偏重于形式格律。欧阳修很反感这样教条化的作品,他觉得写文章要讲明道理,抒发感情,不能沦为文字游戏。于是他想到了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始尽力推行“古文”。
欧阳修的文章务实,精准,政论文直击积弊,山水文赏心悦目,所以他逐渐成为文坛领袖。有人问过欧阳修如何能够写好文章,欧阳修只说了“精工”两个字。原来,欧阳修写文章时有个习惯,他喜欢反复删改,直到无字可改为止。欧阳修先写草稿,然后把草稿粘贴在随时可见的地方,一有时间就琢磨如何修改。有的时候,修改过的文章已经变成一篇新的文章了。
欧阳修说的“精工”二字,其实就是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反复锤炼的创作过程。写文章的小妙招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只要勤奋用功,坚持不懈,最起码能够写出自己的满意的文章。早在唐代就有了“反复推敲”的典故,写诗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
和欧阳修同时代的文人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黄庭坚等,哪一位都是文坛大家,欧阳修能够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写文章时反复锤炼,精益求精。有了严谨的创作精神,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杜甫曾经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写文章是千古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现代人学习了古人的这种精神,何愁写不出来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