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和《一堂好戏》观后
为展示“戏曲进校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教育电视台精心策划推出了《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2022年春节期间播出后,大受观众喜爱和好评。戏曲爱好者连呼过瘾,更是无不感慨“戏曲后继大有人在!”而之前未过多关注戏曲的观众则纷纷表示,如果没有这台晚会,真不知道戏曲原来这样精彩,也不会了解到戏曲的生命力这么强大,更不会知道除了专业演员、戏校学生外,全国还有这么多爱好戏曲、痴迷戏曲的学生们,默默地忠实地继承戏曲艺术,积极努力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为弘扬戏曲艺术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为喜爱戏曲艺术的学生搭建起走上荧屏、面向全国展示风采的一个崭新平台。节目开创了为在校学生量身打造戏曲晚会的先河,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荧屏上集中展现不同剧种、各个流派的魅力,堪称戏曲类电视节目的一个创举。
《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基于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品牌节目“一堂好戏”3年来的辛勤积累。《一堂好戏》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社教中心精心打造的一档面向校园、面向学生的戏曲电视栏目,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展现风采的舞台,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去了解戏曲、了解传统文化。
综观《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和《一堂好戏》大获成功的原因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相关要求,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戏曲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坚持立德树人,并提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这均是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
《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始终贯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并且将这两个“坚持”有机融合起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宗旨,以戏曲艺术为载体,通过戏曲以美动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题材选择方面,编导团队从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与体现戏曲艺术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的角度,遴选各个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性精品;并且十分重视继承与发展,精心选择了一大批富有时代内涵的新编原创剧目。像在《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中演出的《苏武牧羊》《红楼梦》《谢道韫》《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剧,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道德;《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少年李大钊》《英雄王杰》《芦荡火种》等剧,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体验感悟经典魅力的同时,把中华文化基因、红色基因植根在心中。
同时,编导团队遵循美育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戏曲的学习体验感悟,去发现美、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戏曲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美育”方式之一,特点及作用显著:戏曲的故事,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思想道德;唱词,有助于增进其文学修养;表演,有助于培养其想象思维;音乐舞美,有助于提升其艺术素养。《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紧紧抓住戏曲的美育功能,让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教育和艺术之美浸润学生们的心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良好的品格性格,最终引导学生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健康成长,更好地全面发展。
二、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广泛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传播者
与其他戏曲电视栏目、节目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始终立足于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华、展现风采的舞台,把“C位”让给热爱戏曲的青少年;并且格外注重集体演出,而不是突出个人,这也正是明显有别于时下各种“综艺节目”最为显著的地方。无论《一堂好戏》还是《校园戏曲春晚》,都不是在“选秀”或“造星”,而是在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们参与到对戏曲的学习体验感悟中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去了解戏曲、了解传统文化。
从《一堂好戏》已播出的节目来看,演出者涵盖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小学、师范学校、大学和科技馆、少年宫;戏曲门类丰富,囊括了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重要剧种。《校园戏曲春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双一流”著名高校和中国戏曲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在校生的演出,并且增添了锡剧、川剧等地方剧种。从中不难看出“戏曲进校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播出效果来看,孩子们的演出特别受到观众的欢迎,哪怕是不常看戏的观众也同样喜欢观看,这是戏曲的特点之一。从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社”“中华戏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戏校、中国戏校,所培养出来的京剧名家大都有着“科里红”的底子,从小就受到观众的喜爱。因为孩子们的演出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嗓子冲,二是表演格外认真卖力,而这正是满足观众“过戏瘾”的重要因素。
当然,无论《一堂好戏》还是《校园戏曲春晚》,目的都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成为戏曲演员,而是拓展校园素质教育、培植学生文化涵养。通过增进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培植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认同,引领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今后这些学生或许不会从事戏曲工作,但肯定会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积极传播者、推广者,未来也必将会影响带动一大批爱好者、参与者,共同确保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绵延不断,这也正是“戏曲进校园”的初衷。
三、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兼具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其工作职责使命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和新闻舆论的工作要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从《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中,可以看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始终牢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把提高节目栏目质量作为生命线,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用健康向上的作品引导观众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的编导团队在“戏曲进校园”中主动挑起宣传推广的大梁。在尊重戏曲艺术、遵循电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精心策划,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首先是理念思维创新。戏曲类的电视节目、栏目很常见,但不寻常的是《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首创的“电视戏曲+校园+文化”的模式。而且编导团队大胆启用非戏曲专业学生在戏曲类电视节目中作为主角,并逐步将节目内容调整为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课本剧,这更是对更好展现“戏曲进校园”成效的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举办《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并一战成功,这种魄力实在难能可贵。
其次是方法手段创新。《一堂好戏》综合运用了新闻传播与电视艺术的多种形式、方法、技巧,使得节目样态丰富、内容精彩纷呈。每期节目都经过精心策划,从新闻性的角度寻找节目切入点,加强互动性、增强现场感,形成了“外采拍摄+舞台演出、经典剧目+创排新戏、学生实践表演+专家点评讲解+名家示范传授”等一系列鲜明的栏目特色。《校园戏曲春晚》则进一步发挥《一堂好戏》所积累的经验,统筹规划成为“好戏连台”。
再有是传播方式创新。《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理念,虽然节目讲述的是传统文化,但受众是当代群体,因此必须要用当代人们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和传播,这样才能让节目真正收到实效。在媒体融合时代,《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把节目快速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努力将戏曲从“小众艺术”推向“大众化”,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值得其他电视栏目、节目研究借鉴。
从《一堂好戏》到《校园戏曲春晚》,可以清晰看到戏曲艺术已经深入校园,并且成为有效帮助青少年叩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把戏曲实践作为新时代加强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戏曲教育的机会;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走上《一堂好戏》和《校园戏曲春晚》的舞台一展风采;更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设立专题、开办专门栏目,积极展现戏曲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更多的心灵。
*注释:
《以新时代美育精神为指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s://www.sohu.com/a/258321567_243614 ,2018年10月9日。
(作者吴焕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