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每天冲鱼入海,淡水鱼是没有办法在海水里生活的,这些鱼都去了哪里?
一说起鱼,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长江里的鱼,很少听过有人提起黄河里的鱼,黄河是不是沙太多了?没有鱼类生存?
其实不然,根据《黄河鱼类志》记载,黄河鲤鱼总共有200多种,数量不算少了。这些鱼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在黄河里生长的鱼类,另一种是洄游性鱼类。
这些洄游性鱼类有个显著的特征,它们在成年时生活在海里,到了繁殖季节又会回到淡水河中进行繁殖。 黄河里最出名的洄游性鱼类是青海湖的鲤鱼,学名为裸鲤,这种鱼并不是生活在渤海,而是生活在青海湖。青海湖的水也是咸的,在裸鲤成年后会到黄河里去产卵。
在黄河靠近入海口的地方,还生活着一些半咸水鱼,比如鲈鱼、梭鱼和黄河大银鱼。这些鱼在淡水中可以生活,在咸水中也能活下去,不过盐分不能太高,此类鱼主要在渤海入海口处生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湍急的水流会把河里的鱼冲到大海里去吗?
黄河水在上游是最湍急的,因为这里地势下降的非常快,到中游水流速度依旧很快,这时黄土高原的泥沙会进入黄河,给原本清澈的河水上了颜色。到了下游后,从河南开始黄河水迎来了地势平坦区,泥沙在这里沉积下来,把一些河段变成了地上河。
渤海入海口处也有大量的泥沙堆积,黄河不愧是母亲河,每年都在给我们国家创造陆地。由此可见, 黄河入海口处的鱼是不会被黄河水冲到河里的。 这就好比福建经常刮台风,凡是福建人不会被台风吹到浙江去一样。
既然黄河水里的鱼不会被河水冲走,那么它们为什么进化出了可以在咸水里生存的功能呢?
许多人不知道,这些鱼最早其实就是在咸水里生存的,鱼的祖先与人类的祖先一样,都是从海里来的,淡水鱼才是后辈。
目前,黄河里的这些洄游性鱼类和黄河入海口的鱼类的进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海鱼顺着黄河逆流而上,然后在黄河里定居,不过它们产卵还是要回到大海老家里。还有的是祖上很早就来到了黄河,已经变成了淡水鱼,后来因为地质运动或者迫于生存压力又重新回到大海里,或者在入海口徘徊。
入海口通常是鱼类聚集最多的地方,因为黄河冲下来的泥沙里含有有机质,海藻什么的就喜欢在入海口聚集,结果引来了很多小鱼小虾,食物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有些淡水鱼又聚集到了入海口,这些鱼慢慢的找回了远古的记忆,对于水质要求可淡可咸。
黄河鲤鱼家族中的裸鲤是个例外,它们变成洄游性鱼类完全是个意外。大约在上亿年前,一次偶然的地质运动在青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堰塞湖,黄河鲤鱼就在这个堰塞湖里生存,堰塞湖原本是淡水湖,后来因为湖水里的碱排不出,变成了咸水湖,这个湖就是鼎鼎大名的青海湖。
为了适应环境,黄河鲤鱼把鳞片都退化掉了,直接裸奔,体型也越变越长,朝着海鱼发展。现在青海湖里的鲤鱼也被人称作“ 湟鱼”,它也可以在黄河里生存。
如果把湟鱼放入大海,那么大概率活不到三分钟,因为青海湖里的咸水与渤海里的不一样,盐的浓度有区别。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论是青海湖的湟鱼,还是靠近入海口的鲈鱼、大银鱼,它们的肉质都非常的鲜美,这是洄游性鱼类的共同特性。 著名的中华鲟、长江刀鱼、大马哈鱼还有三文鱼这些鱼都具有可以在咸水里生活的能力。
洄游性鱼类的价格通常十分昂贵,因为它们的数量太稀少了,这种稀少并不是人为捕捞过度导致的,而是人类修筑的水电站阻碍了洄游通道。
上了年纪的观众朋友可能知道,在淮河流域,以前白鳝是泛滥的。那时候流行电鱼、炸鱼和毒鱼,一瓶药倒入河中,一会功夫就有一堆白鳝浮上来,很多人对它很嫌弃。那时候人们更爱吃鲤鱼,因为肉多。现在这种白鳝要好几百元一斤,淮河流域几乎绝迹了,只有靠近海边的小型河流中还能捕捉到这种鱼。以前黄河里的白鳝也非常的多,现在数量也越来越少了。这就是洄游性鱼类减少的典型案例,水利工程修的太多了,阻碍了繁殖通道。
黄河大鲤鱼好吃吗?它的肉质有没有土腥味?
黄河里最出名的就是大鲤鱼了,最大的能长到几十斤,很多人说黄河鲤鱼有土腥气,这是他们的味觉太敏感了,其实任何鲤鱼都有土腥气,不光黄河鲤鱼有。
“黄河清,圣人出。”随着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变好,黄河里的水也越来越清了。其实黄河以前并不叫黄河,它的名字在我国古文献中只有一个字就叫河,河南、河北里的这个“河”就指的是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