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山最出名的,当然是奥灶面,早年我们曾专门来百年奥灶馆吃面,这次来,找了一家更多本地人爱的同丰面馆,他们家做特色的红油面,跟传统的奥灶面相比,更多生动趣味。
店在老城中心,客人源源不绝,老板就笃悠悠地坐镇收银台,请他推荐自家的浇头,他坚决不肯:“阿拉额浇头只只都好吃,侬自家欢喜吃啥点啥!”我们点了四个浇头两碗面,他还跟老弟兄聊着天呢,算账倒是飞快。
拿着单子往里走,自己去领面,沿途是厨房巡礼:爷叔在角落里搞大排,猪排腌得粉粉嫩嫩的,丢进盘子里拍拍大,裹上一层面包糠。
阿姨在一旁下面,面条在锅里滚几滚就出来——昆山的面讲究三烫:汤烫、碗烫、面烫,面条偏生进碗,在汤里自然会烫熟。
厨房灶台上的碗盘揭示了小店的美味秘诀——每碗面里都加了一点炸爆鱼的油,既能锁住温度,又能封存滋味,还额外增添一抹微焦的油香。
窗口盛浇头的阿姨,是有点功夫手上的,滚滚烫的碗,她竟然能稳稳拿住,我后来把面碗从不锈钢盘移到桌上,都烫得不行,要拿餐巾纸垫。
咸菜是店里的明星单品,在帐台单点要一块钱,但是跟阿姨关照一声,她都会默默帮你加一勺。
苏州城里的面,总是带一个漂亮的鲫鱼背,关照宽汤或紧汤,像是个秀气又考究的小姑娘,这里的面呢,碗大汤也满,装盘不讲究,像个憨厚朴实的小伙子。
鳝丝面,鳝鱼自然新鲜,但跟我之前写过的特色鳝丝面相比,少了几分野性,加的咸菜就很妙,店里专门找的老坛咸菜,咸里带着甜,甜里透着鲜,浸在汤里和谐美味。
这里的面条是从隔壁小菜场买来的,吃口相对平常,好在红汤是自家隔夜烧的大骨汤,撩起一层黄澄澄的爆鱼油,风味浓重。
大排叫了过桥,吃起来更清爽相,难得这里做的是那种传统老上海风格的炸猪排,肉拍得薄,炸得也透,一层细碎的面包糠,不是疏松的金黄,而是紧致的绛红,衬得猪排特别香。
还有一碗素鸡面,厚厚一层油封,还挂着红烧的八角,素鸡给得好多呀,烧得软噗噗的,表面是炸老的薄皮,内芯滑嫩入味。
再配个爆鱼浇头,阔气的青鱼中段,传统的苏式烧法,壳子甜咪咪的,把大鱼浸到红汤里,我又吃美了……
抬眼望身边,客人换了两拨,上海阿姨考究,自带消毒纸巾擦桌子,苏州人也跑来吃,一口吴侬软语:“这里的生意比朱鸿兴还要好哦!”
到底是做了好多年的面馆,自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平衡系统,前脚的客人差不多吃完,后脚的客人紧跟着落座,桌子总是满满当当,效率奇高,气氛超好。
一旁的小桌子上,阿姨还在做绿豆汤,真的放了好传统的蜜饯和红绿丝啊!
临走跟老板道别,好奇收银台上的塑料袋里是啥?原来是自家招牌的红汤底,必须带特色的爆鱼油呀,老板自豪地教外地客人:“侬就下普通的生面,然后加汤,这一袋能冲五六碗面叻!”
好喜欢这般的特色红油面,红的是汤,浓的是油,滚烫的是本地人对吃面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