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阁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微软官方宣布新任命: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周礼栋 博士,升任为微软公司 全球资深副总裁 。
从2002年博士毕业后加入微软,周礼栋已经在微软度过了20个年头。
一路从研究员 、首席研究员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走到了今天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自去年7月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后,周礼栋一直全面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研究工作以及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
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位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的履历和成就。
履历回顾
周礼栋,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康奈尔大学深造,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他是IEEE Fellow、ACM Fellow,也是ACM计算机系统会刊(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IEEE计算机会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等的编委会成员。
除此之外,周礼栋还担任ACM软件系统奖项评选委员会(ACM Software System Award Committee)主席,以及ACM操作系统原理大会(SOSP)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成员。
在学术方面,周礼栋是系统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推动可靠、可信及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为微软在设计和开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的重要技术带头人,他主持设计和开发的系统支持着微软从搜索引擎、大数据基础设施、云可靠性和可用性到 AI 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
尤其是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计算机系统领域,周礼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担任第一届亚太系统研讨会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也曾推动2017年计算机系统顶级会议操作系统原理大会(SOSP)首次在亚洲举办。
2021年7月27日,微软宣布周礼栋正式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成为继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洪小文后的第五位院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四位院长的传奇经历。
历任院长盘点
1、李开复
1998年7月,刚刚成立的微软中国研究院由刚刚从美国回国的AI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担任首位院长。
在研究院成立早期,李开复吸引了包括张亚勤在内的一批学者回国,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创新文化。
2000年,李开复调回微软总部,在那里工作了5年。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加入谷歌,以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的身份,创办并开始运营Google中国。后创办“创新工场”。
2018年,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李开复任研究院首任院长。同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2、张亚勤
2000年,研究院院长的接力棒交到了张亚勤手中。
张亚勤,12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3岁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履历可以说非常亮眼。
他于2003年创建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2006年,他创立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后来48岁的他加盟百度,任职公司总裁,负责新兴业务。
现在,张亚勤已回归学界,任清华大学AIR研究院院长、清华智能科学讲席教授。
3、沈向洋
2004年,沈向洋接任张亚勤,成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新一任院长。
沈向洋担任院长后,转任微软全球全球资深副总裁,负责必应搜索引擎全球产品研发。在其治下,一款名为“小冰”的AI产品在中国完成了从0到1。
后来,沈向洋被任命为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微软技术与研发部门,是硅谷巨头公司里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2019年末,沈向洋官宣从微软退休离任。
4、洪小文
2007年上任的洪小文是目前为止任职期最长的一位院长。
洪小文于1995年加入微软公司,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担任副院长,2007年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14年洪博士升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21年7月以后不再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但仍然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继续负责推动微软在亚太地区的整体研发战略布局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其实,不止是上述几位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一直有“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之称,持续不断地培养了多位全球顶尖的计算机研究人才,从其中走出来的专家学者不计其数,如张宏江、马维英、王坚、王海峰、周明、汤晓鸥等等。
参考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D9kw42Y5Y7Bv5BVPecXOGg [2]https://www.msra.cn/zh-cn/people/lidong-zhou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