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 近日,雷公马在海南抗疫中成功出圈,成为“新晋网红”。“骑着雷公马去做核酸”“骑着雷公马上山砍树”等文案刷屏朋友圈,不仅有专属歌曲、专属漫画,还有市民朋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核酸检测后获得的“雷公马贴贴”。可以说,“雷公马效应”让岛民在一轮又一轮核酸采样中有了消解焦虑的情感寄托。
那么,雷公马究竟是什么?又为什么一跃成为海南“顶流”?
据了解,雷公马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又称变色树蜥,繁殖期的雄性雷公马头部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干湿、光线强弱而变。雷公马主要生活于海拔80-2000米左右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个在海南人眼中常见的“老居民”。相传,雷公马一旦咬住人便不会松开,要等到打雷时才会放开,故而不少海南人将其称之为“雷公马”。但传说并不可靠,雷公马出于自卫虽然会咬人,但它的牙齿细小如锯齿,并无严重危害,更不会咬住人长期不放。但“雷公马”的昵称一直口口相传,成为了它的专属别名。
8月,海南遭遇疫情突袭,随着疫情不断扩散,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时,由海南本土优秀的插画师吴开清创作的雷公马漫画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他所设计的雷公马形象极具海岛特色,脚踩人字拖、身着海岛服,接地气的形象引起了不少海南人的共鸣,纷纷借着漫画中“做完核酸骑雷公马上山去砍树”等内容对网络争议进行“自嘲”。
也因此,雷公马一跃成了许多海南人心中的吉祥物,既体现了海南本土人的纯朴善良和包容佛系,也是海南人民乐观积极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
除了动物本身外,对于海南人来说,雷公马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网上流传最多的说法是,“骑着雷公马上山”始于1979年海南人使用嘉陵CJ50摩托车外出干活(割胶),因车身头部是红色,与野生动物“雷公马”外形相似,因此海南人都叫它“雷公马”。
出生于60年代的海南本土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形似雷公马并因此得名的交通工具。“那时候有一种长扁的手扶拖拉机,后面有一个小车厢可以坐人,因为它车头很长,车身又是红色的,我们都叫它雷公马,每当乘坐时就说是坐雷公马。后来进化成为了大轮胎拖拉机,车头是红色的,就是‘雷公马’二代。后来80年代,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陆续买上了摩托车,也就是更多人知道的雷公马嘉陵摩托车。”
从陈先生的讲述可以得知,雷公马的形象伴随了海南人多年来交通工具的演变。在“雷公马一代、二代”的趣味比喻下,也呈现出了海南城市交通和汽车的发展,人们从手扶拖拉机进化到轮式拖拉机,从摩托车进化到如今的小汽车,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也驶入了快车道。此外,还有飞机的通航、高铁的贯通,一代又一代的“雷公马”出现,海南人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出行方式选择自由度更高。交通工具的不断变迁,映射出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向世人展现了何为“海南速度”。
海南的“雷公家族”,不单单只有雷公马一位成员。
海南有一种特有的野生植物,俗称“雷公笋”。雷公笋并不是竹笋,它的学名为闭鞘姜,是一种姜科植物。由于其嫩茎似笋,喜阴湿,风雨雷电交加的天气长得更好,故海南人称之为“雷公笋”。雷公笋遍布琼南山区的溪沟旁、田坎上、山湾里、岭脚下,每逢四五月春风化雨时破土而出。
雷公笋可以直接鲜食(除根头)或将茎制成酸笋,据介绍,食用后清凉开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压,还有治疗便秘、消食、利尿等多种食疗功效。
在海南澄迈,还有一座岛,名为“雷公岛”。雷公岛也叫雷公角,全称是道伦港雷公岛,位于澄迈桥头镇玉包村委会道伦村西北约1公里处,是一个三面环海、海拔约3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小岛屿。
据了解,雷公岛上保存着非常完整的火山熔岩地貌景观,经过海水冲刷其表面纹理清晰独特。岩石有些像大脑的表层,有些像热带雨林中的盘根错节,还有一些状态各异的人状、动物状等矗立在海岸边上,岩石景观连绵十多公里,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火山熔岩博物馆。每逢节假日,便有不少游客结伴来到岛上,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介绍了这么多,你还知道海南“雷公家族”的其他成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