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曾经的“彩电大王”,退市前卖猪肉

时间:2022-07-19 22:12:24 热传 我要投稿

文 | 虚渊玄

6月30日,上市27年的厦华电子正式被上交所摘牌,告别A股。

作为曾经的一代“彩电大王”,厦华电视承载了很多人的电视启蒙时代。可是曾经的行业先锋,却因各种因素让自己积重难返,最终远离大众的视野。

财经无忌将与各位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一下三个问题:

1. 厦华电子的巅峰时期有多辉煌

2. 厦华电子如何打烂一手好牌

3. 厦华彩电,还在吗

“有了厦华等离子,真想再活500年”

这句经典的广告语来自陈道明为厦华彩电录制的广告。1995年,厦华电子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正式登录A股主板,是最早一批的上市企业。

1985年成立的厦华电子,精准定位为专业的电视机生产商。公司成立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当时的厦华,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芯片联合实验室,全球共有16个研发平台,在业界素有“技术先锋”美誉,是中国数字高清电视标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环保标准等数十个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制订者。

作为我国最早的彩电制造商,厦华电子是国内首家从CRT电视(老式显像管电视)转型为平板电视的企业。

巅峰时期的厦华电子,年营业额达到30亿元,“厦华”的品牌价值一度达到112.55亿元。“北有青岛海尔海信,南有厦门厦华夏新”,这句流行在彼时中国彩电业的话显示了厦华的行业地位。

厦华彩电业务不仅局限于国内,出口也是厦华彩电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财经无忌与长期供职于南京知名电子城的王先生(化名)沟通后了解到,当时业内都知道“美国一连锁店里,每卖出4台平板电视,其中就有1台是厦华生产”。

虽然这句话的真伪现在已无从验证,但是厦华彩电在21世纪初期确实领先TCL、创维、长虹、海尔、海信、康佳等国内彩电品牌。

可以说,厦华电子在他的年代,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

错乱的多元布局,为退市埋下“祸根”

正如所有巅峰期的企业一样,厦华电子在1995年企业高速发展时期,选择了业务“拓荒”。 厦华,选择了中国另一块电子产品的荒地——手机业。

站在现在的角度,在那个年代,选择入局手机行业,不失为一项正确的选择,如果这时候厦华能拿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实现量化生产,完全有主宰市场的可能。

可是,事情的发展不如厦华所料,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反倒为厦华电子今天的退市,埋下了“祸根”。

我们先大概回顾一下当时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

中国出现第一台手机的时间是1987年,这与我们故事主角诞生的时间非常接近。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手机制造业还处在萌芽期,那时全国手机产量不过400多万部。当时全球的手机市场主要控制在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国外品牌手上。

就在厦华电子决定进军手机市场后的短短一年,中国手机产量从400万部猛增至5000万部。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的手机产量及销售量都有显著提升。

此时入局的厦华电子刚刚与广州通信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心实现GSM手机的国产化、产业化突破,结束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无国产化的尴尬局面。

其实从合作效率上来说,双方的合作进展得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仅仅一年过后,1996年6月,双方合作开发的手持机原理样机设计完成,工程样机采用美国ADI公司的AD415芯片,并采用低功耗的射频单元及新一代3V低电压设计。

1997年7月该工程样机通过了十余所高校、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的技术鉴定,鉴定结果技术水平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中国人自主的民族知识产权。同年年底,50部工程样机生产完成。

1998年2月,在电子部“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用该工程样机与广州通话,给予高度评价,连声称赞通话质量很好,声音很清晰。于是,厦华的第一款手机“华夏一号”诞生了。

1999年1月8日,厦华修改组建移动通信公司的提案,决定与广州通信研究所合作,共同设立厦华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厦华占92%股份,剩余8%由广州通信研究所持有。

2000年的公司年报称,GSM手机在国产品牌中市场排名第二,产销量47万部,2001年则达到68万部的规模,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的市场排名为第四。

问题是,1996年我国的手机产量就达到了5000万部,2000年产销量47万部的厦华相较于项目前期2亿元的高额投入相比,可谓入不敷出。

手机业务连年亏损后,厦华高层不得不选择“割肉”。 2002年2月,厦华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合资成立联想厦华(厦门)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额1.5亿元,其中厦华以实物和现金出资6000万元,占合资公司股份的40%,联想(北京)公司以现金出资9000万元,占合资公司股份的60%,合资公司出资4500万元购买厦华拥有的有关移动通信终端的无形资产。

此次“割肉”,虽然让厦华电子拿到了4500万元的现金补偿,以及合资公司的40%股份,但是丧失了苦心经营7年的手机业务话语权。

时任厦华总经理郭则理认为,手机业务的失败,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投融资体系,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手机这个新兴业务。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厦华试图迈入的另一个新领域——计算机行业。

几乎是与手机业务同时布局的计算机业务,在厦华的战略布局中有着非常高的期望。以彩电起家的厦华,意图将手机、计算机这两项新业务与彩电并驾齐驱,形成“三驾马车”之势。

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1999年,厦华与韩国三宝电脑公司、韩国双龙集团合资成立的厦华三宝计算机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仅为400万美元,进军计算机行业。面对强手如林的计算机行业,厦华倒是真的做到了第一家计算机产品的对美出口,还一度是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品对外出口企业。

可是,当时的计算机行业与手机行业一样,整体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迭代率高,想要真正脱颖而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据厦华2001年年报显示,公司计算机的销售收入仅为100万元,很难称其为支柱产业。厦华电脑很快便撤出了长江以北的中国市场,对美出口也由于种种原因陷于停滞。

随着2003、2004年的连续两年业绩亏损,厦华决定撤出计算机领域,回归老本行彩电业务,并顺应时代潮流,产品向平板电视转型。

不过,令厦华感到诧异的是,自己的老本行里出现了更多的“挑战者”,上游屏幕元器件成本占比增加,对终端市场的资金投入需求加大,让厦华在2006开始之后的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近20亿元。

业绩的大幅下滑的结果也反映在资本市场,厦华电子2008年5月开始带上了“*ST”的帽子。在此后的几年,与命运不断抗争的厦华也在反复“摘帽”、“带帽”中度过。

2007年至2013年,厦华通过变卖主厂房、工业房地产、国内外房地产以求生存,最终在2014年4月,正式退出了安身立命的彩电业务,将曾经价值过亿的“厦华”系列商标以1200万元“贱卖”。

可是错误仍未终止,厦华电子在随后的几年尝试的各种新兴业务,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TMT等都只开花不结果。

根据厦华电子2021年报显示,退市前一年的厦华电子,主要业务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业务,主要产品为肉类产品,包括进口冻牛肉、进口冻猪肉和国内鲜牛肉。经营模式系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市场行情的判断结果进行采购、存储、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销售。

公司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中“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13394.56万元属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应予以扣除,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零元,*ST厦华因此触及退市红线。

6月23日,退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退市厦华股价每股报0.6元,最终市值定格在了3.14亿元。

“厦华PRIMA”还在,只不过与彩电已成为往事

厦华电子的退市之路,其实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多元化业务选择失策、业务转型不及时以及过大的跨行业重组。

财经无忌认为,厦华在自己巅峰时期瞄准了市场潜力巨大的移动通信业务其实并无重大失误,问题是低估了市场竞争之剧烈,需要投入资金量之巨。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厦华的计算机业务上。

而在手机、计算机业务上耗费了巨资、精力之后,收效甚微,反而耽误了厦华的“熟手”,彩电业务。

在当时各大品牌均抢占平板电视的市场先机之时,厦华还在“分心”其他战场,让本来可以先发制人的厦华彩电,没能筑成自己的“护城河”。

而无法保持主业优势的厦华,“病急乱投医”,将更多的资金资源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最终积重难返,退市收场。

财经无忌在网上搜索得知,厦华电子旗下的曾经“王牌”,“PRIMA”系列依然存在,该品牌目前拥有者为厦华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其官网显示,PRIMA“正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商用大尺寸显示屏、数字标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网络/智能一体机等优质影音显示产品以及教育软件、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也不断拓展多媒体、物联网、云服务等领域”。

“有了厦华等离子,还想再活500年”的厦华彩电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确实早已退出了舞台。

一代人的回忆,最终还是被封存在了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