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学吐槽说,感觉申论越学习越退步,好像学过的知识都没有进脑。
这个烦恼不是第一次有人说,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公考三大科目中,行测可以通过做题正确率判断学习成效,面试可以通过答题的流畅度、条理性和丰富性来判断,唯独申论难以有个清晰的界定标准。
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考试分数一出来傻眼了;有些人自我感觉极差,分数一出来喜出望外。
这种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状态,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我们很难找到准确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判断答题正确率。
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参考答案,但是用“参考”两个字我觉得有些夸张。
比如某些论坛上的知名大咖,经常发布一些经验贴,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我拿曾经改过的某些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对比,发现个别“大咖”的正确率连60%都不到,可以说绝大多数考生的水平超越了这些厚颜无耻的“大咖”。
大机构的答案相对靠谱,但评分标准不明,而且答案自身距离满分依然有一定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用错误的参照物,很难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导致部分人对照参考答案,万分沮丧,但是你要记住,那不是你的错。
二是我们很难通过做题的感觉来判断进步程度。
申论不到分数出来的那一刻,几乎难以判断自己究竟学习到了什么程度,即便是分数出来了,也具备很大的偶然性。
比如作文论点判读错误,个别题目发挥失常,某些小细节上的失误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一年来的学习付诸流水。
但是,考试成绩毕竟是判断申论学习的唯一标准,有些同学可以通过学习,将申论成绩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段位,也就能相对准确判断自己的申论水平了。
三是学习状态和考试状态存在不协调性。
只要学过申论,想必都能说出点答题技巧,比如各种勾画方法、大作文模板、逻辑判断技巧等等,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这些技巧都会成为浮云,看得见摸不着。大脑一片空白,平日里学过的一切方法都置之脑后,只能依靠本能惊慌失措的完成答题,这种状态延续到出了考场的那一刻,瞬间恢复。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考试时间的紧迫性使然。平时做题目,许多同学并没有严格掐着时间做题,而是慢悠悠的像度假,以做完题目为标准。考试时突然规定了时限,这种学习状态和考试状态的落差,导致部分同学大脑宕机,即便是一些最简单的东西,都会忘的一干二净。
二是电脑打字的习惯性使然。许多同学喜欢在电脑上打字做题,考试的时候突然变为手写,答题方式的区别,会让大脑一时半会难以完成转化,于是电脑上都会的内容,一旦手写就各种不会,就好比许多字我们能打出来,但是却写不出来,不少同学曾经吃过这种亏。
知道了上述原因,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会感觉自己申论学习没有进步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到两点就行了:
一是调整心态,强化学习深度。
申论考试有些类似于开车,比如学习开车的时候,怎么踩离合器、什么时候打方向盘、上下车的时候分别看什么等,都要进行分解练习。但是等你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司机之后,就不会再考虑这些了,一切都成为一种本能。开车的技术,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练习的效果以及驾龄的积累。
世间万事,法理相通,申论亦然。平时要下功夫把申论的每个具体技巧都学精弄透,多总结、多梳理。不要蜻蜓点水,做一遍题目,看一遍解析就觉得学过了,这样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在平时学习中,把各种技巧都训练成肌肉记忆,才能在考试那种紧张状态下,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即便你忘却了一切的技巧,也会本能的勾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是营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按照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远离手机,强迫自己把一套真题做完,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前适应考场氛围。如果有些同学做不到的,建议去自习教室学习,现在许多城市都有开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心态,要明白,作为一名平凡的人类,你的感觉大多时候都是错觉这个真理,沿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时间会给予你最好的回报。
近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