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五湖四海(三) 江苏洪泽湖

时间:2022-04-19 07:00:13 热议 我要投稿

江 苏 洪 泽 湖

(凡人游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 境内。南望低山丘陵,北枕废黄河,东临京杭大运河,西接岗坡状平原。西纳淮河、东泄 黄海、南往长江、北连沂沭,淮河横穿湖区,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 称富陵湖,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始名洪泽湖。 1128年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取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 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 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辽阔的湖面,时而波涛 滚滚,大浪排天;时而风平浪静,湖水如镜。极目远眺,白帆点点,机声隆隆,南来北往的 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鱼肥仓满,争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有着1800年历史的防洪屏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青翠的绿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移 游欲飞的巨型青龙。那茂密的林荫,新鲜的空气,清脆的鸟鸣,和煦的湖风,人行其中,尤如步 入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 涧两座避风港。 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船泊其中,在船头仰视,俨如数十仞之 城墙;港坞外,浪花飞雪腾湖面,百里狂涛撼大千。出航时,千篙拨得烟霞乱,万里航行捷足 先。仔细观看,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景象。 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承担洪泽湖泄洪重任。闸身雄伟壮观,作用 非凡。蓄水时,固得天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泄洪时,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 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 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游人登山时,知其古老,仍能体会到“石上青牛留足迹,炉中红火照仙颜,洞存石镂去崖处,凤起山岗霄汉间”的依稀情景。 龟山镇,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孤峰峙立,砥柱中流。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 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大水沉没。1966年, 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来栩栩如生面貌。 临淮头,为洪泽湖西岸之半岛,三面临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县人民政府所 在地。现为水产养殖基地。四面圩堤环抱,像一颗璀璨明珠飘浮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 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 闪耀金波,捧出即将出浴的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泰山观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 将军遗体。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 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 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 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 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 洪害。康熙四十年,大司马张遂宁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 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在洪泽公园内。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 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绍熙五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

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

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

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

洪泽湖被称为人工湖。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纪念馆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县码头镇的老坝头,南至盱眙县张庄高地,全长70.4公里,其中堤身

前砌有老石工墙的有60.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