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变老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如何定义“老”的?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近一百年间人们的生命长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部分人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以中国为例,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6.34岁。相应的,对于青年、中年、老年的定义和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中年的阶段会延长,我们脑海中的“老人的形象”也会延后。比如,50岁还属于后中年阶段,65岁也只是初老时期。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在网络上看到类似“90后面临着中年危机”、“华为三十五岁以上的程序员面临着被裁员”等话题讨论,感觉大家对于老的恐惧,不是某一个特定年龄层的担忧,而越来越像是一个属于全社会的恐慌。其中包括年轻的“90后”群体也被这样的恐慌所裹挟着,开始通过各种药物、保养品、养生方式等来延缓衰老,保持年轻。
当我们在谈论害怕变老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年轻,尽管具有一切吸引力,却只是成年的一种准备,人生戏剧的一个排练阶段。人生的四季,是任何人都必须参与的不可逆转的轮回。所以生命的每个季节,每个女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味道,《做优雅的巴黎女人》里,作者奥黛莉·迪万说:不要害怕变老,除了害怕本身,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害怕。
每个年龄也都有最好的选择,每个年龄都有最美的四季,所以无论什么年龄,保持自律的生活和开放的心态,穿着得体、热爱生活,就是美。不管是20岁、30岁,甚至50岁,有一颗接受美、欣赏美的心态,你就会变的越来越美!
进入晚年,很多人都逐渐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拥有了一定的财务基础和养老金,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由。
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再也熬不动夜了,不再能持续性地出差,发现自己基础代谢变慢了,自己莫名其妙地胖了很多。
害怕自己就像叶芝诗中所说:“一个老人不过是卑微之物,一件披在拐杖上的破衣裳。”
对于变老的恐惧,一部分可能是来自于我们对于老人的观察与认识,特别对于自己周遭比较亲近的老人。看到他们因为老了,而所造成的生活上的不便,也看到这个社会对老人的偏见,对老人的刻板印象等。所以也会担心自己老了以后,会不会也变得跟这些我们被“嫌弃”的老人一样。
如何改变自身行动,让我们能够康乐晚年?
书中指出我们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物钟,用来调节大脑和身体的注意力、能量、恢复和修复系统等的循环,这些时间生物学层面的健康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其中“饮食、运动和睡眠”最为关键。
首先,所有的饮食方式都涉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流行的食疗法带来的效果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饮食的关键似乎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不吃什么。大量摄入精制糖、油炸食品和高度加工食品有害健康,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延年益寿。
运动的好处无需多解释,它对记忆力、心肺功能、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有显著疗效。只是老年人应考虑自身条件,通过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确定正确的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随着年龄增长,夜间频繁醒来、失眠等问题接踵而至,建议按照下面的步骤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① 入睡前两小时左右开始做睡眠准备。
(不看电视、不使用电脑、平板、手机或接触其他蓝光光源。在睡前做一些帮助放松的事情——洗一个热水澡、读书、听音乐等。)
② 确保睡觉的房间完全黑暗。
③ 睡觉的房间尽可能凉爽。
④ 保持睡眠和觉醒周期适当同步。早上接触太阳光获得所需的波长来激活松果体。
⑤ 睡前写日志。睡前写日志可使人放松,并提高记忆力。
⑥ 不要连续服用安眠药超过一晚。
⑦ 每晚按时睡觉。每天早上在同一时间醒来。
谈到晚年,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它看作一个有局限的、虚弱的和悲伤的时期,实际上阅历越丰富,越擅长发现事物本质的规律,并预测未来的结果,我们的抽象推理能力和实用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这是岁月回馈给我们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