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9日凌晨,张艺谋执导的犯罪警匪大片《坚如磐石》票房突破10亿。这部群星荟萃的大制作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观众评分高达9.0。
《坚如磐石》从诞生到上映,历时四年时间。有人说,这部电影,展现了张艺谋对自我的新突破:现实主义的可看性题材,充满故事张力的人物关系、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
而在电影的纪录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敬业的张艺谋是如何对自己、对作品、对演员“严苛”到极致,还有他不同于以往的人格展现。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编剧陈宇,和张艺谋是老搭档了。从《狙击手》、《满江红》到现在的《坚如磐石》,电影剧本都是由陈宇创作的。
《坚如磐石》的剧本立意,源于陈宇五六年前的一次设想。他当时想基于社会国情,做一部警匪片和犯罪片类型的杂糅作品,以此来反映人性现实问题。
陈宇的剧本创作很顺畅,写完后就由相关的影视公司找到了张艺谋,二人一拍即合,随即开启了电影的筹备工作。
张艺谋是个严谨认真且倔强的“艺术家”,他和陈宇对于电影的整个风格、形式,小到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陈宇比较随性,但张艺谋很较真,他们合作的三部电影,每一部的剧本打磨都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坚如磐石》也是如此。
第一稿是5万字,第二版删减为4万字,第三版涨到6万字,最后定稿又删改到4万字,剧本反复打磨的过程,是张艺谋和陈宇合作路上不断自我超越的见证。
拍摄过程中,张艺谋更是将“强迫症”发挥到极致。为了作品能够完美呈现,他超负荷工作,除了拍摄还守着剪辑师完成每天的初剪,基本每天只睡3小时;一个演员走位不好,所有人就反复走几十次;雷佳音和周冬雨的飞跃抓物品动作没处理好,他跳着脚训斥负责特效和道具的工作人员……
片场上的张艺谋,始终以忙碌、紧张又生龙活虎的姿态在奔走,完全看不出是一个70岁老人的样子。
其实,《坚若磐石》最初的片名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做“过河之卒”,透着片中主要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这个“卒”,指的是男主雷佳音饰演的青年警察苏见明,他的身份地位普通,身为警察的使命和立场,让他必须坚定地淌过危险的“河”往前走。
张国立饰演的官员郑刚,是“帅”,他身处高位,手中有权,却滥用权力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于和伟饰演的富商黎志田,是“车”,手中有钱和丰富的资源,和郑刚相互勾结、利用。
当过了河的卒子苏见明向他俩靠近的时候,郑刚、黎志田即便再厉害也感受到了压力。
编剧陈宇坦言,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决定了启用老戏骨来出演主要角色。毕竟老戏骨的表演经验在那儿,不用特别花费力气就能完成对典型角色的塑造。
但张艺谋对老戏骨也有要求,在《坚若磐石》中,大家要完成“这个典型人物他的特殊性是什么”的塑造。
编剧陈宇说,《坚如磐石》有创作上的创新,也有过往固有风格的保留,是对叙事的重视,以及对影片强烈的情感力量的强调和人物心理的着重刻画。
影片透过描摹复杂利益纠葛之下每个人的故事剖析人性,探寻在同频共振的人性中每个角色的价值,让观众在影视的世界里看见社会及人性的复杂与澄澈。
当然,电影到结尾依旧保留了一些留白,有些人物关系和人物剧情没有拍出来,而是留给观众去自行想象,这是张艺谋的一个习惯。
聪明的朋友,你猜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