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距离国民饮料仅一步之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咖啡赛道到底有多香?体育巨头李宁也来“凑热闹”了。近日,天眼查APP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请注册“ 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据了解,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宁共有7137个线下零售终端,一旦铺开,门店数量将超过5000多家的星巴克和6000多家的瑞幸,跃升为中国连锁门店最多的咖啡品牌。
从运动鞋服到咖啡赛道,李宁跨界背后,与其说是垂涎咖啡市场的“吸金”能力,不如说是对于主业的焦虑。
01
内卷的运动市场
焦虑的李宁
近日,李宁发布2021年年报,交出了上市后最好的一份成绩单。2021年,李宁实现营收225.72亿元,同比增长56.13%,首次突破200亿元;净利润达到40.11亿元,同比增长136.14%。李宁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方面,均超越了“一哥”安踏。
尽管2021财年业绩增长亮眼,管理层对于2022年业绩预测却相对保守,预计2022年公司营收以及净利润增速将在10%-20%区间内。
这也不难理解,2021年公司业绩具有诸多外部催化因素,比如全国疫情有效防控、国际品牌遭到抵制、奥运会热点爆发以及2020年较低的市场基数,而这些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
李宁之外,主要国产品牌也抓住了机遇,均迎来业绩爆发,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8.91%达到493.28亿元,位于第三集团的特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根据欧睿国际数据,从中国市场运动品牌TOP20来看,海外品牌今年份额萎缩,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2018-2021年国内品牌份额由31.8%增长至35.8%,以安踏、李宁、特步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加速崛起,而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品牌之间的“摩擦”。
具体来看,2021年安踏集团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2%,超越阿迪达斯1.4个百分点,打破了我国运动鞋服行业“两超”格局,进一步缩短了与耐克之间的差距,而国牌第二的李宁市场占有率为8.2%,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占率仅为安踏集团的一半左右,紧随其后的还有斯凯奇、特步等品牌。
面对内卷的国内市场,李宁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从渠道收入构成来看,李宁大部分收入来自线下渠道,包括特许经销渠道和直营渠道,过去三年销售占比分别为75.6%、70.5%、70.3%,分别贡献营收104.9亿元、101.9亿元、158.7亿元。与此同时,线下零售终端数量持续萎缩,从2019年的7550家缩减至2021年的7137家。
这意味着李宁门店单店产出效率处于上升通道,门店质量得到提升。过去几年,李宁在线下渠道方面不断优化,包括推动旗舰店等高效大店落地,提升店铺视觉形象和消费者互动体验。
关于李宁跨界咖啡,正如公司所回应“李宁公司关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购买体验,希望通过提升优化线下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本质是通过提升消费者终端体验拉升门店经营效率,缓解公司的竞争压力。
那为什么是咖啡?
02
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运动巨头盯上了咖啡
咖啡无疑是实体巨头跨界的“香饽饽”,李宁之前,中石油“昆仑好客咖啡”、中石化“易捷咖啡”、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中国邮政“邮局咖啡”等众多跨界咖啡品牌早已纷纷面世。
实体行业头部企业涉猎咖啡生意的原因也很好理解。
咖啡具有千亿市场规模,而且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比较低。除此之外,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门生意毛利率高,虽然净利率较低,但是利润主要是被房租和人工成本吞噬,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下实体巨头跨界咖啡具有天然优势,房租和人工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复利用,同时门店自带天然流量,与主营业务互相引流。
与此同时,人们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消费者饮用咖啡的目的从社交转变为功能性需求,这种转变削弱了第三空间的必要性,以快取或外卖模式为主的“快场景”兴起,孕育了瑞幸、Manner、Nowwa为代表的即取即走小店,以及麦咖啡、便利店咖啡等“店中店”模式咖啡。这种消费观念转变为实体巨头低成本跨界提供消费人群基础。
从“增收”的角度讲,李宁涉猎咖啡确实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事实上,放眼整个运动服饰市场,运动巨头与咖啡品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2021新年,NIKE推出咖啡主题运动鞋AF1“Coffee”,从配色到细节都运用了咖啡主题,鞋垫上还有一只坐在咖啡杯中的卡通猫咪;今年4月,adidasOriginals旗下Superstar系列也推出了CoffeePack系列,分别命名为摩卡、卡布奇诺、拿铁和美式。
早在2020年,安踏就推出了以咖啡渣为原料制作的“咖啡纱”装备系列,包括卫衣、运动服等;2021年底,安踏在贵阳开出全国首家饮品俱乐部,提供咖啡、茶饮、甜品。
运动巨头频频蹭咖啡的热点,背后根本的原因是咖啡作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品牌营销新的流量入口。
根据数据统计,咖啡消费群体以90后为主,其中95后占三成以上,且广泛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与运动品牌客户群体画像基本一致,而且咖啡在年轻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今年瑞幸与椰树的联名火遍社交网络,新品单日爆卖66万杯。
“万物皆可联名”的运动品牌向来是玩转营销的好手,奢侈品牌、潮流品牌、动漫IP等都能为其带来热度,凭借“国潮”出圈的李宁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咖啡这个流量IP自然不能放过,然而,年轻人是否买账呢?
据媒体报道,目前在北京、广东、厦门等地区的部分李宁门店中已经出现“宁咖啡”的身影,暂时不对外销售,店内消费满449元即可赠饮一杯。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宁咖啡似乎没有多大热情,直言“不如打折”。
2018年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当天微信搜索指数暴涨700%,从此开启了“国潮”出圈之路,此后陆续孵化了运动时尚品牌“中国李宁”、“LI-NING1990”,布局年轻化、高端化市场。国潮不仅为李宁打开了运动时尚细分品类,而且伴随着品牌升级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带动毛利率持续走高,2017年到2021年,公司毛利率从47.1%提升至53.0%。
搭上国潮快车的李宁也被贴上了“贵”的标签,这意味着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
在运动行业,支撑一家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是科技实力。近几年李宁在广告及市场推广上的支出不断增加,2021年增长至17.8亿元,同比增长39.1%,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研发费用率持续走低,从2019年的2.6%降至2021年1.8%,低于同行。
参加国际时装周、与《国家宝藏》联名、跨界咖啡,李宁的国潮玩法依然在线,然而国潮本身没有门槛,随着其在消费行业渗透,这种泛滥的情绪已经无法让年轻人甘心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