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家长,你好!
欢迎来到“中国好家长”系列课程。
我们本期学习的专题是《适应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5讲,内容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秩序感”.
人类社会中都是有一种秩序的,有空间的秩序感、时间的秩序感,等等。当孩子身处在家庭成长环境中,他希望可以掌控这些,这样孩子的内心里会觉得是安稳的、安全的,对于孩子适应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内心的秩序感,它涵盖了很深很广的概念,但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立孩子内心的秩序感”是指让孩子保持清醒、不盲从、不逃避的一种生活态度。但是限于篇幅,我们会重点从“操作层面上”谈内心的秩序感”该如何建立。
我们先从第一点说起:帮助孩子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内心。
首先,鼓励孩子说出ta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前几天我有位朋友很高兴的跟我说,“我们家女儿啊,今天做了一件超级可爱的事。我们两个从商场吃了饭出来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雨了,我说你站在商场门口别动,我去车里拿伞后再来接你。然后她居然也跟着我淋着雨跑了出来。我说:不是让你在商场门口等着嘛,你看你都淋湿了。结果孩子说:妈妈,你不是我最爱的人嘛,最爱的人要有难同当呀!” 我听了也跟着她大笑,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但是作为事事都爱反思的心理学工作者,这件事却也给了我一个另一面的思考。有时候,孩子的确会化身为“小天使“,讲出一些动听到让大人心里开出花的话,因为孩子们知道这些话一定会让大人们高兴,这是孩子为了适应社会,从小就习得的丛林生存本领,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孩子讲好听的话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会给出“正反馈”,也就是说表现得很高兴、有时候还会夸奖孩子,这就激励了孩子讲出更多的哄大人高兴的话,这样的循环的风险是——孩子会离自己真实的感受越来越远。
可能更保险的做法是,在鼓励孩子“高情商”的语言后,继续多问一句ta的感受和想法。就像我好朋友大笑对孩子说:你真可爱。其实她还可以在多问一句孩子,你刚刚冒着雨跟妈妈一起跑出来的时候,你还想了什么呀?孩子可能会说,我刚刚一个人待在门口有点点怕,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但是,你看,这时候,孩子才能有机会把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所以,只要我们多问一句,藏在华丽语言,社会化人格后的那个真实的孩子开始慢慢浮现,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这会让孩子更多的与真实的自我感受接触,从而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环境。
此外,帮助孩子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内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帮助孩子用好习惯来替代坏习惯。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因为习惯的美妙和可怕之处是同样的,那就是会让我们不假思索的去行动。所以,如果我们跟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好习惯和坏习惯“清单,用100天的时间来践行它,这会帮孩子重建ta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我们可以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坐在一起,一起讨论有哪些ta希望改掉的坏习惯,以及可以替代的好习惯,并用实际行动去完成它们。举个例子,比如孩子习惯睡前玩手机,同时他自己也很不喜欢这个习惯,想要改掉它,于是你就把”睡前玩手机“定义为一个坏习惯,同时用”睡前看书“这个好习惯来替代。当然前期,孩子一定会感觉到不适应和不舒服,但是慢慢的,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就会适应和习惯这种变化。
好的,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秩序感的第一个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内心来实现。
接下来,我们聊第二个方法,培养孩子建立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
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整理自己的房间。大概10年前我在台湾地区做交换生,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至今都影响着我,大意是在有限的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我们需要让自己被那些会真正带给我们愉悦的东西所陪伴。
于是,我一口气整理了我当时的宿舍,几乎扔了我3/4的东西。我当时看着自己空空荡荡的宿舍,深深的吐了一口气,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畅快。从那时候起,这个习惯我一直保留。现在我的家也依然空空荡荡,被朋友开玩笑说像没人住的“样板房”。我觉得他给我最大的影响,一定是我能够保持自己生活圈子的干净,以及在面对生活重大决策面前的果断。
所以,让孩子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首先你自己需要扔掉那些看起来有用,但是其实你并不需要的东西,让你的家里充满着让家人喜悦的东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们在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应该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那些让你“庞然心动的“物品上。想象一下,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他的目光所及,ta的生活都只有那些让他喜欢到微笑的东西,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时刻。
以上,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秩序感的第二点,鼓励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接下来,我们聊第三点,那就是,帮孩子建立ta一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与书的关系。
我认识一位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跟孩子说:你这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书,你以后人生遇到的几乎99%的困惑,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这句话他从孩子三岁说到现在孩子九岁。有趣的是,他的孩子还真的在这位父亲的潜移默化中,建立了跟书的“最好的伙伴”关系。他有一次很骄傲的跟我说:我的小孩看的都不是课本,他都看漫画啊、科普书啊什么的。我当下就对他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但还是没忍住的加了一句:那小孩学习成绩怎么样啊?这位父亲哈哈大笑的说,反正不是最后几名。
关于多让孩子读书的道理,我相信各位家长心里都非常的明白,但是关于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家长朋友们还是会有很多困惑。
首先,你要先树立一个观念,孩子爱看书并不一定会学习成绩好,就像这位父亲的做法一样。但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现在一定明白,还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观和格局观。读书正是培养格局观的唯一的方法,请注意,我说的是唯一的方法。有人会说,不是俗话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嘛。但是这句话的前提还是读万卷书,不然书读的少,景色看的多,增加的只是经历,而不是思想的厚度。
其次,是看什么书?不要逼孩子看“家长觉得有用”的书,同时要避免孩子阅读垃圾读物。那该怎么办呢?作为家长,你可以做第一遍筛选,你可以购买各种学校老师、儿童专家们以及你自己觉得喜欢的书,但是记住种类要丰富,然后再让孩子自己选择ta想要读的书。
读书就像吃一顿孤独又丰盛的晚餐。所以孩子有时候会喜欢这种感觉,有时候并不,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习惯,读书的美妙大门一定会打开,孩子会在书中发现智慧,发现一个广阔的世界。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简单总结一下:
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秩序感,有三个关键点:
◉
第一点是帮助孩子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内心;
◉
第二点是培养孩子建立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
◉
第三点是培养孩子建立与书的关系。
下一讲,我会和你分享“享受当下,提升适应力”的内容,感谢你的收听,咱们下一讲见!
成长思维图
◉
如何帮孩子建立内心的秩序?
◉
如何培养孩子建立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
知识图卡
原理:情境与人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的“Person-in-situation”,它强调了“人在情境中”的个人受到其生存环境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人的内心事实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交互作用状态,因此必须注重人的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刻意练习
◉
建立一个表格,上面一行写着“坏习惯”和“可以替代的好习惯”,用100天打卡的形式,与孩子一起践行习惯的强大力量。
◉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列出至少30本书的书单,先让孩子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从而建立起读书的习惯,这点也可以与100天打卡相结合。
资源推荐
书籍:
《人生十二法则》乔丹.彼得森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日]近藤麻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