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022年养老金重算补发,多地计发基数超8000,为啥养老金才4000?

最近,后台不少粉丝着急找我诉苦,明明看着本地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超过8000元了,更别说像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一线城市,今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已经破万,但自己到手的养老金核算后,标准才4000元,有的甚至更低,既然最终水平比计发基数要低这么多,那干嘛要告诉大家这么高水平的计发基数,让大家白高兴一场呢?

我建议大家先冷静下来, 首先 ,我们要知道基本养老金不是说随便订立一个标准,而是要根据多项条件计算的,计发基数只是一个核算条件,而不是实际发放的数额标准。一般来说,计发基数比养老金高是因为这个数据其实是按照社平工资计算出来的,而职工养老金和工资的水平不是100%的替代率,有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43.6%,所以,不可能真的按照工资的平均标准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其次, 职工养老金有2个账户:

第一,基础养老金账户

这个账户的核算是根据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核算的,不只是看养老金计发基数这一项标准,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养老金发放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金计发基数看得是社平工资平均水平,而很多低收入群体退休前的工资收入就低于社平工资,缴费指数的高低是根据工资基数确定的,他们退休前缴费的水平低,自然不可能像高收入群体一样领到更多的养老金。因此,有的人可能仅有4000元,甚至比4000元低,有的人可以拿到五六千,七八千,由于计发基数只是其中一个核算标准,所以不能完全看这一项就确定自己是多发还是少发。

举例来看,今年北京的计发基数是11082元/月,缴费年限都是30年,王大爷缴费指数在60%最低标准踩线缴费,而李大爷是按照300%顶格缴费的,那么计算下来:

王大爷的月基础养老金=11082×(1+60%)÷2×30×1%=2659.68元

李大爷的月基础养老金=11082×(1+300%)÷2×30×1%=6649.20元

这里就可以明显看出,虽然说计发基数一样,但是由于李大爷缴费标准更高,月基础养老金虽然与计发基数的水平不一致,但也不是只能拿到4000元而已。

还有一项是看缴费年限,部分人参保缴费时间短,相应的,投入的社保费自然少,而很多工作时间久,缴费时间长的人,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社保费成本,也需要为他们的投资给予成正比的回报,通过以上方式才能保证养老金收支的公平性,让更多人心服口服继续参保缴费。

我们仍然以北京计发基数为例,假设张大姐和赵大姐同时退休,都按照100%作为缴费指数,张大姐缴费刚满足最低标准15年,赵大姐有视同缴费年限的10年,一共缴费30年,那么计算下来:

张大姐的月基础养老金=11082×(1+100%)÷2×15×1%=1662.30元

而李大姐的养老金则是分两部分计算,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11082×(1+100%)÷2×30×1%=3324.60元;另一部分是过渡性养老金的10年,按照计发系数1.1%,月标准应该=11082×(1+100%)÷2×10×1.1%=1219.02元,最终李大姐的月基础养老金应该是=3324.60元+1219.02元=4543.62元,相比张大姐,李大姐这里已经超过4000元了。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这一部分时,与计发基数无关,看的是本人缴费的水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时,是单位负担12%,个人还要负担8%,单位缴费的部分进入统筹账户,最后按照基础养老金的核算方式计算标准,而个人账户的这部分养老金,是你个人缴费的部分,再加上利息,不考虑浮动利息,

假设上述提到的李大爷,由于缴费水平高,最后个人账户已经有15万余额,而王大爷本身工资低,单位都交得很少,个人只能更少,因此,最后个人账户只有6万元余额,两人都是60周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是按照139元,计算下来:

李大爷的个人账户月养老金=150000÷139≈1079元,加上基础账户养老金后,总计月养老金=6649.20元+1079元=7728.20元

王大爷的个人账户月养老金=60000÷139≈432元,总的月养老金=2659.68元+432元=3091.68元,说明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4000元,但也不是都只有4000元,有的人可以拿到七八千,还是要看多项标准才行。想要以后能够多领钱,年轻人现在就要想办法从提高缴费标准和缴费年限,去大城市参保等方面来努力了!

往期文章: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