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从文化走向文明的历史。中华文化从中国大陆走到台湾,乃至世界各地立足的历程,也是如此,只是政治的对立故意扭曲了此一事实。两岸日益升高的军事危机正陷文化认知于困顿之中,亟待共同走出文明的新道路。
文明,不容政治装睡不醒
大家有空去逛逛各个大学的图书馆,环视每一个书柜的名称,把它连结起来,就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缩影,也展现出一个国家和社会从文化走向文明的宽敞历程。文明是文化的萃炼和去芜存精,它是经过千百年才形成一致的信念、行为和价值型态,并且为大多数人所共同信奉和遵守,只是一些政治人物为了一时的权势装睡不醒,甚至刻意遗忘和扭曲。
“文明过去以地域为基础,如罗马、希腊或中国文明。”英国未来学者马丁(James Martin )说:“如今,以拥有共同的信念、习俗和行为的价值及意义,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靠着人道、人权、公平、透明和正义的普世价值相互凝聚在一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潮流
文化是一个族群共同认定的生活习俗、意识型态和工作的方式,因为时间环境、民智开发和科技发展的不同,无可避免存在着当时或被认定为真,而今事实则变成值得修正的伪。习俗即是例子,其中藏着不少负面的习气和习惯,必须经由文明的萃炼加以修正和提升。
文明也指人类文化高度进步的状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佩里克里斯时代的雅典和伏尔泰时期的巴黎。它共同的特征是注重艺术、文学、戏剧、辩论、理性和建筑,不同于文化的存在着一些过于民族、种族或地域的基因,渗杂著一些过于血脉激情的积非成是。
随着现代科技、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的发达,人类时空的距离更短了,地域的藩离更低了,相互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难得的机遇,海峡两岸之间其实充满契机,固然当前政治上存在着对立的矛盾、挑战和误解。
四海一家,迎向世界
英国马丁学院等国际未来学界预期,如果我们能够善用现代科技、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捐弃民族、地域的成见,敞开四海一家的心胸,未来的人类文明将成为伟大的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科学、电脑游戏、电影、武术和运动大放异彩的时代。
文化是个范围,文明是个状态。文化的范围里,涵括的是数量的有无;文明的状态,表彰的是品质的高低。文化的本质本来就是差异、多元,而文明的特质则在于和平共融。
中华文化是大陆和台湾的同宗同源,历史上在1949年两岸走向分治之前,即曾被内外政治势力分治过多次,但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文化上仍一脉相承,即或接受全球化浪潮,各自有所多元更新,也不曾分裂。
两岸,从文化到文明
一百年前,德国的历史哲学家史宾格勒,发表了”西方的没落” ,从高视角的历史纵向分析,来审视文明的兴衰。他独创的把文明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前期是文化- 是内向性发展的阶段,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自我提升的阶段。他把西欧文明称为浮士德文明,始自第十世纪,黒暗时代结束,从现代科学萌芽,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达到文化发展的成熟点,此后就进入了扩张性的文明阶段,但掠夺式的扩张和冲突的对立并不代表文明的提升,反而是衰退。两岸政府和人民都应引为借镜,并避免同一错误。
联合国正在大力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在中华文化的大潮中可以相互合作的资产,期待彼此整合资源,走向文化跃向文明的崭新道路。
学者简介
台科大酷点校园董事长
芬兰阿尔托大学管理讲座教授
美国罗格斯大学管理博士
美国国务院IVP访问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