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据港交所显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
据悉,零跑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公司在招股书中介绍称,零跑科技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和中国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8轮的融资,主要投资者包括红杉智盛、红杉捷盛、上海电气香港、金华舆轩等。
如若上市成功,零跑将继“蔚小理”后第四家在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当下,零跑汽车有何优势?能与“蔚小理”叫板吗?
01
交付量带动营收快速增长,但净亏损进一步扩大
零跑科技主要聚焦于人民币15万元至30万元的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立至今共推出了4款纯电动车型。分别是2019年开始生产的首款量产智能电动汽车S01;2020年开始生产的电动微型车T03;2021年开始生产的中型电动SUV C11;2022年5月推出一款电动中大型轿车C01,预计于三季度开始交付。公司计划以每年一到三款车型额速度在2025年年底之前推出七款纯电动车型。
从交付量来看,2019年至2020年,零跑的交付量分别为1,037辆、8,050辆、43,748辆,其中2021年的交付较2020年增长了443.5%。根据招股书介绍,以交付量计算,零跑是中国新兴汽车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2022年一季度,零跑的最新交付为30,415辆,同比增长204.24%,保持超高增速。公司的销售门店也从2019年的49家迅速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336家。
受益于交付量的快速增长,公司收入规模提升很快,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6.21亿元、31.32亿元和19.92亿元,期间同比增速高达439.70%、396.10%和616.40%。尽管零跑科技的营收快速攀升,净亏损却持续扩大。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科技录得净亏损9.01亿元、11.00亿元、28.46亿元和10.42亿元,增收不增利。
新能源造车是非常烧钱的产业,需要持续、大量地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研发以及宣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业内的公司也还算“年轻”,因此,亏损也就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常态。公司的毛利率常年为负,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95.7%、-50.6%、-44.3%,虽然有所提升,但毛利率转正依旧比较困难。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示,尽管过往业绩取得显著的业务增长,但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及部件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自成立以来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录得毛亏损及净亏损且经营性现金流流量为负的情况,未来仍将持续。
02
现金流不足,难以支撑后续研发
零跑科技在招股书中谈到,公司的全域自研及垂直整合能力使其有别于其他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公司,能够助力公司快速实现产品推销并享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零跑科技的主要费用分别为研发开支、销售开支、行政开支,其中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最大,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0亿元及2.42亿元,占总收益的306.4%、45.8%、23.6%及12.2%。
公司研发支出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总收入的增加,占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公司表示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模块化和平台化开发,使其能够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研发比重预期会下降。该举措使公司可将最新的自研技术快速应用至所有智能电动车型上,从 而缩短开发周期,并达到更高的成本效益。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成本对比来看,2021年“蔚小理”的营销及行政开支总额为68.8亿元、53.1亿元、34.9亿元,研发支出为45.9亿元、41.1亿元、32.9亿元;而零跑科技的仅8.3亿元和7.4亿元。从支出总额来说,零跑确实具备成本优势,但考虑到公司的收入规模不同,比较支出占总收入比重,零跑的开支比重远高于“蔚小理”,就体现不出公司更高的成本效益了。
造车企业的研发生产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从零跑科技的现金流量来看,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分别为2.06亿元、1.01亿元、4.34亿元和4.28亿元,而零跑2021年的费用支出就要15亿元,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情况下,零跑的现金流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所以上市募资迫在眉睫。
关于IPO的募资意图,零跑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募集到的资金40%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25%用于提升生产能力、25%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1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景气长虹,即便是在上半年面临诸多困难与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仍有较好的表现。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1.6%。
虽然中国蓬勃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展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行业竞争也逐渐白热化,新势力、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都纷纷来加入造车大军,零跑汽车虽然业务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相较其他新势力,仍有较大的差距,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