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7日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踏上了返回之旅。
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后,从神舟看天宫
明天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将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考核从空间站运行轨道返回的相关技术,如此高度对于神舟返回舱同样是第一次。
飞船返回后,天宫二号将继续在轨运行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明年4月与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会合。
那么,飞船返回舱和航天员从太空回来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安全如何保障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我们做了一次应景科普。
1、撤离
神舟十一号飞船要想回家,第一步就是与对接的天宫二号实验室分离。这一步已经成功完成。
还记得电影《地心引力》吗?其中就出现了中国的天宫实验室。
2、制动离轨
飞船要通过调姿、制动、减速,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调姿后,返回舱会先和轨道舱分离。
这些动作是在进入大气层前有序、稳妥地完成,否则都是玩火行为,像《地心引力》电影中那样的翻跟头是非常危险的。
3、自由下降
飞船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空气阻力小,主要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呈自由飞行状态。在这个飞行阶段,飞船完成推进舱分离,建立再入姿态。
返回舱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速度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角度必须精确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角度太小,飞船将从大气层边缘擦过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飞船返回速度过快,将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被烧毁。
4、再入大气层
从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到其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的飞行阶段称为再入段。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承受气动加热和再入过载,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
随着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因此,对返回舱要采取特殊的防热措施。
返回舱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接收不到地面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舱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为无线电“黑障区”。
神舟飞船说,它对这个镜头最满意的是发型。
5、开伞着陆
返回舱从打开降落伞到着陆这个过程称为着陆段。 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舱的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
达到指定高度后,主伞打开,像一朵在云中绽放的鲜花,神舟飞船款款向地面“走来”,仿佛听到了地面上粉丝们的尖叫。
在影视圈,神舟也是绝对敬业的,用道具据绝不含糊,就这把伞,在地面铺开了可以覆盖三个篮球场。
电影里的镜头也不是毫无根据,因为神舟飞船不仅能在陆地上通过反推发动机降落,还能实现在水上着陆,是全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