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赏析

时间:2022-04-21 12:35:51 热闻 我要投稿

万公潜捐赠的溥心畬书画,基本涵盖了晚年溥心畬在台湾生活十四年间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在本文前部分中,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书画中的题跋与他的生活、交游等情况进行了对照,并探寻了书画捐赠人万公潜先生和溥氏的渊源,转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干轶事趣闻。

溥心畬 梅花图 恭王府藏?

恭王府藏品的表现方式与溥心畬的心性世界

万公潜捐赠的溥心畬书画,基本涵盖了晚年溥心畬在台湾生活十四年间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在本文前部分中,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书画中的题跋与他的生活、交游等情况进行了对照,并探寻了书画捐赠人万公潜先生和溥氏的渊源,转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干轶事趣闻。在本部分中,文章将着重分析书画作品与溥心畬晚年精神状态之间的契合。从他的笔触中,我们不仅仅领略到了这位生逢乱世的“旧王孙”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能透过藏品解读到溥心畬的真淳的心性世界。?

溥心畬 空山云起处 恭王府藏?

(一)恭王府藏溥心畬作品的题?

材倾向与小品特征在万公潜捐献给恭王府的六十四件溥氏书画作品中,题材分布较广,有山水、花鸟、人物、鞍马等。综合考察这些书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数量上看,山水画数量最多,一共有二十五幅,其中手卷四幅,立轴一张,横幅一张,团扇一把,册页共计十八张。花卉共有八幅,其中册页四张,立轴四张。人物、鞍马画共十四张,其中立轴九张,横幅四张,斗方一张。由此可以看出溥氏晚年绘画依然以山水为主,人物、神佛、鞍马次之,花鸟又次之。其次,从“随类赋彩”上看,作品可以分为水墨和傅色两种。?

溥心畬 青莲墨荷图 恭王府藏?

与溥氏早年作品不同,这些晚期作品中,水墨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傅色的作品。在山水画作品中,只有一件绘制精细的青绿山水画《山水楼阁图》,应为早年居大陆时所绘。在台湾绘制的二十余幅山水作品中,大都是小景山水或手卷,一般以水墨为主,仅仅以极淡的赭石和花青渲染。从笔法上讲,这些小景已经脱去了北宗金碧青绿山水的法度,而转向一种文人情调的抒怀和笔意的简约。溥氏在这些山水中放弃了南宋所崇尚的反复皴擦的笔法,只是简单用浓淡相继的墨色处理山石的质感,还留下了一些“马、夏”画派重视勾勒山石轮廓线的特点,以题有“山光隐空际,树色满溪边”的山水较为典型。另外,有的山水还偶有“小斧劈皴”的出现,例如落款为“癸卯元日”的山水横幅等。?

溥心畬 山中岁晚无余卉 恭王府藏?

在人物、鞍马画中,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风貌。一种是“逸笔草草”的写意减笔人物,另一种是绘制精细的白描或傅色妍丽的人物、鞍马画。后者较为富贵但数量较少,前者则呈现出一种“小品”特征。例如取材于朋友聚会时的随意小品《万老爷客串黄天霸》,万公潜客串了京剧《连环套》《恶虎村》中“黄天霸”这一角色,溥氏通过寥寥数笔,将黄天霸的“行头”和神情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溥氏将这些绘画小品随手写上几个字就送人。溥氏晚年与求画者的关系很值得推敲:“(溥心畬)十点半以后,做完他自己的事情,大概有半小时的时间,就替朋友们画几笔,每人分配到五分钟或十分钟,这叫做「排班」。?

溥心畬 石径通幽涧 恭王府藏?

有位朋友,每到十点半就到他家,除了生病,无论刮风下雨,间断的时候很少,日积月累,所以他收藏溥先生的东西真不少。”可以想象,溥氏晚年的很多作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出去,由于都是“五分钟”“十分钟”内做出赠送朋友的应酬之作,故在诸多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均呈现出小品倾向。这种特征反而成为了溥氏晚年风格的一种代表,而早年精通“北宗”山水的面貌反而逐渐让位于这种具有文人情调的小品。?

(二)小品化的作品表现与溥心畬古典精神状态?

关于溥氏在台湾艺术创作的心态,可以从恭王府收藏的溥氏作品中窥得一斑。溥氏晚年生活境遇不佳,但是在“安贫乐道”精神的倡导下,他的作品风格样式产生了几个变化。大幅作品数量的稀少,说明“小品化”的创作倾向日益占据上风。这是溥氏由王孙心态向文人心态的转变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王府中长达三十年的生活和身为皇室贵胄的血统渊源,都使得这个“旧王孙”在大陆的艺术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天然的皇家富贵与静逸之气,使之成为复兴“北宗”山水的领军人物。而到了台湾之后,居住环境的骤然改变、生活的窘迫虽然不至于使他为衣食而奔波,但是昔日王府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身为文人的他心中难免会产生思乡、怀旧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了他的艺术。在台湾他以教书、客徒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学者身份也积极地促使他回归传统文人的生活,而不是一个前朝的“王爷”。溥氐晚年在台湾生活的心态是颇值得玩味的。?

溥心畬 玉堂花色满瑶池 恭王府藏?

溥心畬晚年心态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回归了一种“古典主义”的精神状态。所谓“古典主义”,原本在西方艺术史学者的定义中是指希腊艺术精神中“静穆单纯、朴素理想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类型”。在中国,对古典的追求以元代画家赵孟“作画贵有古意”最为重要。溥心畬的晚年艺术,回归了“静穆单纯、朴素理想”的古典精神状态,将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他小品化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返璞归真的艺术表现力。?

溥心畬 远岫孤云起 恭王府藏?

在恭王府收藏溥氏绘画中,《仿李公麟五马图》就是这种古典精神境界的代表。在这幅画中,他用大段题跋梳理了唐代曹霸、韩幹以来的诸位鞍马名家的事迹,将李公麟《五马图》中的名马“满川花”临摹出来,并将牵马者冠冕和服饰样式改为唐代,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将飘逸而行止自如的中国古代“白描”技法完美展现出来。在另外一幅无款人物风俗小品《伐树图》中,他则向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借鉴了人物的衣纹绘制方法,使用粗笔短劲的钉头鼠尾描,只用寥寥数笔就将数个人物专注于伐树的神态活灵活现的传达出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