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西周倗伯古DNA--与赵宋同一父系

时间:2022-04-21 10:51:11 热闻 我要投稿

一、山西西周横水墓(倗国国君墓)古DNA检测结果揭晓,父系Y单倍群类型如下:

倗伯及有鼎随葬的贵族墓,皆为Q1a1a1a;

庶民(6 人)大多数为Q1a1a1a,有一例C2b1b;

殉人(4人)分别为O2a2b1a2a1、O2a2blala、O1a、C2b1。详情见下表。

西周山西横水(倗国)墓地的分子遗传数据

根据陪葬品的器物类型学,考古学家把横水墓地分为三个时期,类型一期的年代相当于西周早期,二期年代相当于西周中期,三期年代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初年。 我们根据墓葬有无青铜器陪葬,把墓主分为倗伯、贵族和庶民、殉人。贵族之上是邦国的统治者-倗伯, 庶民之下是陪葬的殉人。通过对Y染色体不重合区域的捕获,成功的对13 例个体进行了Y染色体DNA分型。

1、各Y染色体类型一一解读

单倍群Q1alala可能起源于南西伯利亚,现今广泛的存在于东亚人群中,人群分布频率见下图。单倍群Q-M120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扩张,并参与了古代华夏人群的形成过程,最终成为现代汉族的父系成分之一,在当代中国男性中占比约3%。

父系单倍群C2b1类型,存在于新石器中期的庙子沟和新石器晚期的中原龙山文化遗址中,在现代人群中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西伯利亚。在本次样本中,JHM2098为单倍群C2blb;JHM2146_ _3 为单倍群C2b1(因下游的突变点没有覆盖,不确定二者是否属于同一单倍群。)。 庙子沟有C-F845类型,这组倗国墓葬里的两个C南“庶民”,有可能就是F845,庙子沟人群或许构成了倗国的普通民众阶层。

单倍群O-M175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占中国男性的约77%。本研究的殉人个体有一个由于数据质量较差,经捕获后只能分到单倍群O1a这层,该类型集中分布于南岛语系、部分羌族和汉族人群中。本研究的殉人个体中,两个属于O2a2b1a的下游分支,该类型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 其中O2a2b1a-M117是汉族的主要支系(中国三大超级父系之一),也常见于藏缅语族。最下层这个母系结构看着像环渤海人群,发现两例O2殉人,携带有蛤喇和海贝,似乎为华东沿海居民,不知是经商、使者或什么身份,来到了此地。

2、倗伯的Y单倍群类型-Q-m120的现代分布图

Q-M120 的频率分布图

图中蓝色区域是现代父系y单倍群Q-M120的分布图,图带有数字的红色圆圈表示有古代Q-M120个体的考古遗址,图中的1-5 的序号代表如下:①蒙古Kh6vsgol的ARS015个体,②摩尔多瓦的Cimmer ian cim358个体,③中国中庄遗址,④中国王大户遗址,⑤中国横北遗址。

3、常染色体分析

横水人群中北亚成分占19.24 %,南亚成分占78.82 %。与黄河流域青铜晚期至铁器时期中原仰韶人(北亚成分占22.87%,南亚成分占43.11 %),中原龙山人(北亚成分占18.57 %,南亚成分占79.44%)、现代汉人(北亚成分占14.68 %,南亚成分占85.08%)、日本、韩国的人群的构成比例相近。

二、综述:倗伯与赵宋父系同宗

从考古器物、历史资料及现代人群分布初步判断,倗伯这一支可能和史料上的媿姓北狄族群有渊源,不过到了西周时代,已经华夏化,是姬周亲信,还娶了姬周王室的女子。结合数据,倗伯的Y单倍型初步判断是Q-F4667类型的下游某支,值得一提是的,目前研究出来的赵宋皇族类型,也是这一分支的下游。赵宋看来非天水一脉,认不了赢赵了。

赵宋基因可以参考我10月7日发的《宋朝老赵-基因寻根记》一文。

。。。。

历史知识

倗国:历史上缺乏文献记录,距今约3000年前在西周晋国附近存在。

2006年一月,考古队在清理绛县横水西周墓1、2号墓出土的器物时,在8件青铜器中发现了刻有“倗伯”和“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盘、簋)”的铭文。经铭文推测,这两座古墓的主人是,距今约3000年前西周倗国的国君“倗伯”及其夫人。

根据周代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西周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伯”、“子”、“男”爵通常封给较小的非“姬”姓国家,因为毕姬是周王朝宗室,是周王室的女儿下嫁倗国,因此毕姬能陪葬五鼎,而她的夫君倗伯仅能葬三鼎。

感谢Rob$tone、由子信息数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