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本人开始对中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和公式法则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解剖,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数学学习的根本,而不是成天沉浸在题海之中不能自拔。欢迎大家讨论,欢迎大家拍砖,更希望有志之士参与到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能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以便减轻学生负担的活动中来,希望给中国中小学教育注入一股别样的活水进来,本人学疏才浅,只是作为引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归正传,下面来讲讲为啥两个负数相乘,结果是正数。
首先,正负数的引入,是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性质完全相反的量。比如零上5度和零下5度,虽然都是5度,人的体验不一样。再比如,以某一点为参考,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5米,物理性质不一样。为了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引入了正负数的概念。比如以某点为参考,向东走5米,记做+5米,向西走5米,记做-5米。如果以0度为参考,0上10度记成+10度,0下8度记成-8度。为了表示日常生活中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引入了数轴的概念。
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如下图所示。
原点,又叫参考点(比如上面的0度和向东走或者向西走的起点)。
规定一个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比如上面的零度以上的方向。向东走向西走的向东方向)。由于正方向是人为指定的,所以上面的例子,把零度以下的方向也可以规定为正方向,于是零度以上的方向就成为了负方向。把向西走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向东走的方向就成为了负方向。由此可见,正负方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有了长度单位,数轴上的点就可以表示具体的数。
根据上面的表述,得到数轴上原点一侧跟正方向一致的点表示的数就是正数,比如,图中的C点表示+3,。数轴上原点另一侧的点表示的数就是负数,比如图中的A点表示-2。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知道正方向和负方向是相对而言的。由此可见,正负数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上图中的A 点表示的数,在上面规定的正方向的情况下,它代表-2,如果其它不变,把正负方向交换,A点代表的数不再是-2而是+2,简写成2 。
现在我们来看,图中A点代表的数是-2。现在来计算3✘(-2),就是把-2扩大3倍,也就是往负方向走,离开原点的距离再扩大3倍,就到了B点位置代表的数,就是-6。也就是方向与负方向一致,离开原点距离为6的点表示的数。
我们再来看看D点表示的数,它在原点右侧,与正方向一致,离开原点的距离是6个单位,就是+6,简记为6。可见,在6前面加上负号,变成-6,它的位置就到了B点,可见,这个负号改变了方向,但是不能改变到原点的距离的大小。
现在来看(-3)✘(-2),可以看成-(3✘(-2)),上面已经计算,括号里面等于-6。对应图中的B点,最后的结果是-(-6),由于负号会改变方向,于是B点代表的数-6改变方向,但是离开原点的距离不变,结果只能是D点对应的数了。这就表示(-3)✘(-2)=6。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开来,就可以得到负数乘以负数,结果为正数的结论。
总之,负号表示了方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