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黄河流经哪几省?)

编者按

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流域区划,我国的七大流域——长江(含太湖)、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流域最受关注。我国气象部门则根据业务需求,设立了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辽、太湖等七个流域气象中心。

我国七大流域划分 图/中国气象局《气象地理区划规范》

这些流域分别由哪些水系组成?气候背景如何,有哪些气候资源,又面临哪些汛期气象风险?本期系列策划,我们将带大家从南向北,逐一探访我们的大江大河!

第四期

我们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

黄河流域

黄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图中红线范围内为黄河流域分析区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何为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全长5464公里

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

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上

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

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八大古都中有五个

分布在黄河流域

(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

集中承载和见证了

璀璨辉煌的黄河文化

这里曾见证了

黄帝文化的发源

是夏商周文化的核心.......

千百年来

奔腾不息的黄河

孕育出中原文明

滋养着华夏儿女

壮美的黄河奔流不息 图/新华网

黄河流域

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

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

从源头青海到入海口山东

5464公里的黄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

先后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

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流域内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孕育了大漠戈壁、冰川雪峰

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

独特的气候景观和壮丽的自然奇观

黄河流域

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

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五大沙漠沙地

黄河流域分布图

这里

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

2021年4月23日,在内蒙古居延海湿地拍摄的候鸟 图/新华社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

从粮食安全角度看

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

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

是农产品主产区

粮食和肉类产量

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黄河流域也被称为能源流域

煤炭、石油、天然气

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

和基础工业基地

富饶的华北平原 图/新华网

黄河宁,天下平

历史上

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水旱灾害频发

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其背后的一个原因在于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河床淤积抬高

下游多为地上悬河

因此,曾经黄河

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

这与流域内生态环境

尤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

关系密切

2020年8月13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拍摄的二广高速吉利黄河大桥 图/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

2019年9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自此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07年与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布图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黄河流域气候背景如何?

黄河流域位于我国中北部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地域广阔

距海洋远近不同及地形影响

流域降水量

不仅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变化较大

而且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的黄河及沿岸景观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7、8两月

是黄河流域降水量最集中的月份

汛期里流域常见的高影响天气有

大范围暴雨、持续性强降水

极端短时强降水

对流性大风(飑线、龙卷)等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黄河流域气温偏高、降水增多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广发、频发、强发、并发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市受强降雨影响,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建站以来),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1961年以来

黄河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

2021年年平均气温

较常年偏高0.7℃

为1961年以来最暖年

1961年以来

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66.1毫米

近10年

黄河流域降水强度明显增强

暴雨日数明显增多

2021年10月9日,受持续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汾河流量持续上涨,汾河沿岸个别村庄出现不同程度进水。图为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遭遇汛情 图片来源:中新网

2021年

流域平均降水强度

和暴雨日数均突破历史极值

平均年降水量达到647.7毫米

较常年值偏多37%

是2004年以来的最多值

2021年6月至9月黄河流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

但降水空间分布极为不均

2021年

上游北部降水不足200毫米

出现夏秋连旱

中下游三门峡以下大部

则在1000毫米以上

局部超过1600毫米

2021年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中下游密集发生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雨日偏多、落区重叠、强度较大

导致严重秋汛

2021年10月7日,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黄河三门水利枢纽正全孔开启泄洪,应对3号洪峰 图/人民图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

近年来

黄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黄河防汛抗旱能力明显加强

2018年6月24日,拍摄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区胜利黄河大桥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但黄河水少沙多的水情没有变

黄河下游河道高悬、滩宽人多

洪水泥沙共存的河情没有变

加之近年来

极端暴雨天气频发多发重发

洪水风险仍是流域最大威胁

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2020年9月11日拍摄的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三门峡水利枢纽 图/新华社

流域气象服务有何亮点?

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高度关注

流域气象保障服务

2020年9月12日,在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 图/新华社

2021年9月

中国气象局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气象保障工作方案(2021-2025年)》

提出到2025年

逐步解决制约黄河流域气象保障服务的

关键难题

形成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创新

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

气象服务新格局

那么

围绕黄河流域防汛

气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黄河小浪底洪水调度运用、水库泄洪的壮观场景 图/新华社

黄河流域气象中心

抓住业务能力提升和机制建设

这两个核心环节持续发力

聚力推进

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协同联动能力机制建设

黄河中下游河道高分卫星遥感图像

流域气象中心与黄委会、黄河防指

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监管局等

形成了五大工作机制

流域水文气象合作实现常态化

融入黄河防总指挥工作体系

流域气象中心纳入防汛指挥调度专班

和应急处置指导组

气象部门开展从全流域

到重点区域、重点水库的气象服务

实现从黄河凌汛期、调水调沙期

主汛期到秋汛期的气象服务全覆盖

黄河

河曲

流凌

景观

在提高流域精密监测能力方面

流域各省(自治区)围绕

气象预报、预警、监测、服务需求

补盲区、加密重点和易灾区观测网

完善梯度观测系统

开展天气雷达协同组网观测

建立流域立体化监测网

进一步优化观测站网布局

强化卫星遥感监测评估应用能力

建成农田生态气象遥感应用系统

开展农情、洪涝水体等监测

开展黄河秋汛期间河道水域面积变化监测

郑州及周边区域洪涝水体与土地利用

2020年3月的一次凌汛过程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在提高流域精准预报能力方面

气象部门不断加强

流域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

开展流域小时降水预报订正应用

研发0至12小时

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最优预报产品

建设黄河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

完善流域多源数据监测分析

实现分区域、分子流域的

面雨量监测预报产品共享

提升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

预报支撑能力

在提高流域精细服务能力方面

流域各省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建成祁连山、六盘山、商丘等

人工增雨(雪)试验基地

实施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

开展黄河流域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研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预警模型

和风险预警产品

空中国王人工增雨飞机在祁连山、六盘山开展青藏高原云-降水飞机观测及西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建设探测工作 图/周旭

在促进气候资源开发方面

黄河流域

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

从雪域高原到广袤平原

从干旱内陆到湿润海洋

独特的气候禀赋

是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

流域九省(自治区)联合举办

黄河流域气候经济创新发展大会

成立黄河流域气候经济创新发展联盟

共同挖掘流域自然生态气候资源

流域气象部门助力创建

中国天然氧吧

避暑旅游目的地

特色气候小镇等

推动气候效益与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互促进

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

民生改善相统一

助力打造了

青海乐都大樱桃、甘肃兰州百合

宁夏中卫枸杞、内蒙古天山绿豆

山西水涧村小米、陕西大荔冬枣

河南灵宝苹果、山东章丘大葱等

一系列经济附加值高

驰名中外的气候好产品

助力了脱贫攻坚

促进了农民增收

此外,近年来

聚焦黄河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

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与保障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气象服务持续优化

趋利避害并重

气象服务成效凸显

乌梁素海湿地 图/新华社

保护黄河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更好保障流域生态治理和

经济社会发展

气象工作者将不懈努力

日出时分的居延海风光 新华社记者彭源 摄

加油

守护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系列统筹:崔国辉

策划:张娟 段昊书

撰稿/编辑:张娟 周爱春

审核:段昊书

搜索建议: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