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从周迅到张翰,他们脑袋空空的背后,源于周围人的“捧杀”

时间:2022-09-17 17:55:01 热闻 我要投稿

最近这个月,各路吃瓜群众简直是在瓜田里“安家”了,先是李易峰事件引爆娱乐圈,一代顶流成素人,还让不少明星同行躺着也“中枪”,王嘉尔、王一博等男星不得不出来辟谣。

接着,由张翰的《东八区的先生》率领的油腻大军突出重围,让观众看到了娱乐圈爹味男性的下限,每一帧画面,都是在挑战观众的心态。

播出后喜提一路“丝滑”向下,喜提2.1的评分(最低2分),过气了的张翰也重新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

那边,被称为“演技精灵”的周迅也翻了从影以来最大的车。在综艺里,她打破了大家对她充满灵气的认知,脑袋空空、没文化的另一面被揭开。

这不由得让人沉思,这些明星到底为什么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

不接地气、没有内涵、肆意妄为、盲目自信,这些明星们成了生活中的巨婴,和普罗大众缺乏共情,一个个仿佛除了美丽的皮囊外,都成了橱窗里展示的精美人偶,被隔绝在真空里。

其实,细究起来,他们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周围人的“捧杀”,所有人都夸赞他们,呵护他们,没有了别的声音,久而久之,把别人虚假的夸赞当成了人生的真相。

一、综艺里,节目组细心“辅助”

在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2》里,曝光出来的片段,苏有朋说的每一句词,都有提词器的辅助,甚至连稍微难一点的字,还专门有同音字做注释,生怕明星不会念,别提多贴心了。

以前还只是歌手唱歌怕忘词,选择提词器;而如今,提词器几乎已经普遍存在于各种综艺里。明星们不需要自己说话,不用担心说错话,甚至不用动脑子,只要人立在那里就可以了。

二、演戏时,演员成了剧组“老大”

不仅上综艺有人贴心考虑,服务周到;在演戏的时候,明星们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在曾经,导演是剧组的老大,拍戏过不过关,是导演说了算,高圆圆就曾在《搜索》中因为演了快40遍还没过而崩溃。

如今,剧组里最大牌的反倒成了演员。最近曝光的张翰拍古装花絮,当导演要求张翰换个角度再来拍一条的时候,张翰直接说让替身拍。

而导演的回答也反映了演员的话语权是远远大于导演的。导演直接回答:好的,翰哥。对剧的质量没有任何“异议”。

也难怪如今的演员,明明演技拉胯,却对自己迷之自信,像是刘浩存、杨颖说出的那些啼笑皆非的话,完全就是被别人夸着夸着就信以为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缺乏认知。

当周围人把明星们当做小孩子一样哄着,那他们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鞠婧祎就曾说过自己的演技被夸赞,但是其实演哭戏只不过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罢了。

就连拍戏过程中,手不小心破了一个皮,都有一大堆人围上来嘘寒问暖,暂停拍戏进度。就在这样的“细心呵护”下,明星们渐渐迷失了,真的以为自己是在“敬业”。

三、助理成群,成生活的“巨婴”

除了工作上有人的细心呵护外,在生活方面,明星们同样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各种助理满天飞,直接将明星们“宠”得生活不能自理。

出行,要一大堆保镖跟着,生怕有什么磕碰,直接将机场、商场当做了秀场,也不管在公共场合这样大架势是否会造成他人行动不便。

就连换个鞋、喝个水、打个伞都不能自己动手,而是助理解决,把使唤人当成了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甚至连化妆都要躺着化妆,让化妆师以一种别扭的姿势蹲着,自己躺床上一边嗅着花香,一边享受着。

而这样贴心的服务导致的结果,则是明星们完全缺乏生活常识,热油倒塑料桶、不会用ATM机等操作几乎是常态。

(宁静不会自己取钱)

(唐嫣不会自己坐地铁)

四、流量时代,粉丝的追捧

让明星们迷失的还有粉丝的“爱”,他们对明星们特别宽容,夸赞的花样也特别多,当王一博因演技木讷被质疑时,粉丝们解释是“钝感力”;当杨颖为拍戏自己咬了自己一口时,就有无数粉丝夸赞敬业。

(粉丝盲目夸,明星信以为真)

而这全是“假”的,就曾有演艺圈的前辈抨击这种“假敬业”,认为把该做的当做“敬业”,是一种“不要脸”。

于是,高片酬+工作、生活中的“众星捧月”+粉丝的追捧,全方位的呵护下,这些明星渐渐对自己的位置认知不清楚了,他们大多演技没能达到演员的标准,但是明星该有的谱儿倒是学了个十足。

然而,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首先是同行就对他们的行为不认可。谢霆锋就曾对明星助理多这个事情表达了反对的看法。

还有演员质疑这样下去,全是靠别人服务,自己会成为一个除了演戏什么都不会的“废物”(有的明星是连演戏都不会呢)。

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毫无益处。他们也逐渐退化为一个躲在众人后面的、不负责任的“小孩”。

就像这次张翰被嘲出圈就引人反思。对于这种“侮辱”大众的片子,难道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人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疑问吗!没有人说真话了,可能张翰也听不进去真话了。

还有李易峰事件,明明多次因pc被抓,可是他依旧能“信誓旦旦”地在公众面前撒谎,说自己清清白白,还不是因为有团队的“兜底”,出事有别人解决,因而助长了他的肆意妄为、把大众当傻子。

当他们的周遭充斥的全是“甜蜜的假话”,当他们对日常生活缺乏体察,他们又该如何懂得日常大众的需求?

而这一切,久而久之下来,何尝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捧杀”,当他们被观众、被资本抛弃的时候,将还是一无所有,这是一另类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