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东莞虎门举办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9周年专题讲座

时间:2022-08-26 03:27:26 热闻 我要投稿

8月25日,东莞虎门镇为迎接2022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和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9周年,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宣讲活动,邀请了广州市政府参事黄淼章做了题为《象岗腹心的神秘王陵——纪念南越王墓发现39周年》讲座。

黄淼章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是进入南越王墓探墓的第一人。1983年8月25日,南越王墓正式开始发掘。黄淼章全程参加了古墓发掘,因此今天很高兴在中国名镇虎门和大家一起重温39年前南越王墓考古经历。

黄淼章认为这次虎门邮票展览,用了南越王墓出土的铜虎节做宣传标识,虎门、虎年、虎节联在一起,很有意义。

黄淼章介绍,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又发动平定岭南的战争,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秦朝后期,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全国各地揭竿而起,中原战火四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让赵佗凭借岭南依山靠海、有险可据的地形建立国家以御敌。公元前204年,赵佗统一岭南,创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自公元前204年至前111年,南越国共历五王93年。

赵佗值得称道的就是心态好,身体好。秦始皇派他来岭南,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死了,他风华正茂。楚汉相争,赵佗趁机将桂林和象郡拿下,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汉高祖得天下,赵佗表示“臣服于汉”,后来,刘邦一命归西,接班的汉惠帝死了,赵佗在岭南正干得风生水起,接着吕后、汉文帝也归天了,赵佗仍然活得好好的,汉景帝辞世,他依然健在,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 才离世,是真正长寿之君。  

《史记》、《汉书》中均无赵佗死后安葬之处的记载,其陵墓之谜始终为后人津津乐道。据《广州府志》引《南越志》载:“孙权时,闻佗墓多以异宝为殉,乃发卒数千人寻掘其冢,竟不可得。” 赵佗在生前就为其陵墓作了十分慎密的安排,因山为坟,地面不留痕迹,十分神秘。

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广州考古队将南越王墓列为重点调查的对象。考古队认为南越王因袭汉制,其陵墓亦应距都城广州稍远,因此当时的调查重点在广州远郊的峰峦岗岭中,但终无所获。

1983年6月9日,广东省政府下属单位在象岗山开挖公寓楼时,发现一片片平整的大石板,疑似为一处地下建筑。工地负责人通知了考古队,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判断是一座西汉古墓。6月10日晚,时任考古队长的黄淼章冒险从裂缝进入墓室探秘。

黄淼章绘声绘色讲述了进入墓中为众多随葬品所震惊的情节:

我轻步跨入东耳室,凭借手电筒的光柱,映入眼帘的是东耳室内有大铜壶、铜钫、铜提筒等排列有序地放在一起。最令人惊异的是沿着石壁脚下,一个个铜钟、石编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墓主刚刚离去,那悠扬的钟乐声,依稀在室中回荡。我初步判断此墓下葬后还没有人涉足过,古墓没有被盗。这是一座千载难逢保存完整的西汉石室大墓!

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听取了麦英豪的专门汇报后,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三方组成“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发掘自8月25日开始至10月6日结束,墓中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

南越王墓凿山为藏,墓室整体平面呈“士”字形,东西宽12.5米、南北长10.85米,共7室:中间是主棺室,周围有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

墓主身上随葬9枚玺印,最大的1枚是“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是判断墓主是第二代南越王的主要证据。

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这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出土时玉片散落在地,经三年多时间才完成修复。

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发掘后墓室原地保存,建立南越王博物馆。1996年,南越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淼章最后提醒大家,象岗发现的只是第二代南越王的陵墓。那个创立南越王国,统治岭南达67年之久的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究竟葬在哪里,还有待将来的考古发现。(白玲供稿)

发布丨何媒矩阵 《时代中国》杂志

责编丨何金德

审定丨甘叔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