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只是我们很清楚一个事实,倚靠是有前提的,也就是所倚靠的人或物是见得光并立得住的。如此来看周劼炫富事件,大概就更容易理解,为何公众对周劼“追问不断”。
坦率地讲,从流出的“高位领导递烟”、“喝20万一斤的白茶”、“看不上会读书的人”以及“众多炫富日常”,周劼可谓是把“权、富、人”能炫的都过了一遍。然而在触发舆情后,周劼却站出来说“纯属自己吹牛”。只是现在说这个好像已经为时已晚,毕竟他的家庭背景还是“不简单的”。
因为伴随着周劼所属单位的“第二次通报”,周劼炫富事件算正式被推到台面上来。通报的要点是:其一、周劼已被停职,正配合调查;其二、对周父、周母,大伯、二伯、三伯的人生履历进行了简要的列举;其三、对周劼本人及父母名下房产数目、规格、购价、贷款等进行了公示;其四、对“高位领导递烟”、“喝20万一斤的白茶”进行了回应,强调“不存在”。
按道理讲,通报之后,事情可以降温了。但是当“全家名下6套房”的事实被甩出来后,公众的情绪更不淡定了。因为多数人家是“6个钱包买一套房”,换到周家却成了“一家人有6套房”。我们暂且不论周劼在之前的炫富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吹牛。但是就凭家有6套房,确实也是够吹的。起码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被严重地刺痛了。
就此来讲,很多人一上来就拿“地主家的傻儿子论”套说周劼,显然有些为时尚早。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主家的傻儿子论”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要知道,人们最厌恶的不是“地主家的儿子炫富”,而是想知道“地主家儿子”的所炫之富是不是合理所得。
所以,一上来就拿“地主家的傻儿子论”套说周劼,就好像是在强调“要不是傻儿子说漏嘴”,一切就好像没发生。换句话说,真正的问题已经不是在追究“傻儿子”的所炫之富是不是合理所得,而是在鄙视“傻儿子”不懂如何低调,如何藏富。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不见得都是主观的自相矛盾,而是当人们被刺痛的多了以后,就会变着法寻找优越感。拿“地主家的傻儿子论”来讲,就是“你家是有钱,可你傻啊”。可人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过分的强调“地主家的傻儿子论”,其实不利于对事实的持续追问。因为“傻儿子”一旦站出来承认自己“傻”,便意味着舆情会傻眼,起码逻辑上“被闭环了”。
不得不承认,对于周劼炫富事件来讲,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就事论事”。一方面,周劼要对炫过的事情进行一一澄清;另一方面,周劼要对公众的质疑进行详细回应。唯有如此,事情才能走向平息。至于周劼提到的人,他(他)们有没有问题,最好不要混为一谈进行解决,有问题的另起炉灶开展。
毕竟对于周劼炫富事件本身,所牵涉的事情已经够多。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纠缠更多的事情进来,很可能会走向乱炖,直至走向一锅菜,从而无法厘清,最后走向不了了之。当然我们也很清楚,无论是感天动地的事情,还是人神共愤的事情,公众的聚焦也不会超过“三天”,甚至更短。如此之下,就更别急着拿“地主家的傻儿子论”去套说周劼了,因为从追问的效率上讲,这是在“贻误战机”。
另外,对于围观炫富事件,我们除却愤怒和呼喊,也不要忘了反思和教训,更不要借助歇斯底里的叙事走向乡愿。甚至我们也要省思,为何周劼在多年前的炫富碎片现在才被拿出来审视?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本身也是值得玩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