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父亲起诉儿子:“索要两万余元带孙费”,为何胜诉的父亲也被骂?

时间:2022-06-08 15:14:36 热闻 我要投稿

山东一位父亲起诉儿子索要“带孙费”的事情在网上引发热议。事情的梗概是:当事父亲念及儿子和儿媳在外奔波,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就主动将大孙子带在身边抚养。就此儿子还曾写下协议,承诺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但后来协议却成了“空头支票”。当事父亲碍于亲情,多次与儿子沟通此事,但儿子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当事父亲一怒之下,便把儿子起诉了,要求其支付欠付的“带孙费”两万余元。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调解环节,儿子依然不同意支付久欠父亲的“带孙费”,并且开庭也没到场。当然判决结果也没出人们的意料,当事父亲胜诉:判决要求儿子支付父亲“带孙费”两万余元。

平心而论,仅就案情文本来讲,当事儿子确实做得很过分。一方面,300元的抚养费(每个月)确实不多;另一方面,毕竟还曾写下协议,承诺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如此之下,再加上父亲多次沟通未果,着实让人有些不能理解。因此就判决结果而言,自然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回到家庭关系的范畴上,既然案情中有提及到“父亲碍于亲情”,就说明父亲起诉儿子不见得真的是为了钱,而更可能是因为他连句暖心的(真心的)话都听不到,所以父亲才会一怒之下做出起诉的操作。实际上,基于“调解环节”儿子的态度和开庭时儿子不到场的行为,大致上也能想象得出“儿子无情、父亲心寒”的局面。

因此就算当事父亲最终胜诉了,可能也不见的是他的初衷。要知道,就国内的家庭关系来讲,虽然法理上的责任和义务是分明的。但真要是走进现实生活,亲缘关系更像是推动家庭关系的核心要义。

就拿“老人带孩子”这事儿来讲,虽然很多人强调“父母没有义务帮儿女带孩子”,但是走进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十之八九的父母都会或多或少的帮子女带一段时间孩子,并且基本上都是免费的,甚至多数时候还会贴补儿女。 

之所以强调这个现实,并不是说父母该那样做,而是希望儿女能从情和理两个层面去看待父母帮带孩子的行为。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让老人感觉付出是徒劳的。很多时候,不排除有经济困难的情况,使得儿女不能从经济上给予父母直接性的对等回报,但是给父母买几件衣服,说一些暖心的话,总还是容易办到的事儿。

甚至我们会发现,“老人带孩子”之所以会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都要上班打拼,没有时间带孩子;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人更靠谱”和“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的问题。甚至真要掰扯主次,“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算是多数人的难言之隐。

尤其是在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如果不是高收入群体,那么有孩子后多半会考虑让父母帮带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儿园为止。一般来讲,“老人带孩子”都是三年左右,当然也不排除之后一直陪读的情况,因为有些老人真的是爱孩子,不仅希望照顾孩子,也想照顾子女的生活。

可无论哪一种情况,老人都是基于亲缘关系在践行带孩子的。即便有时候嘴上也会抱怨几句,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却无法被掩盖。当然在这个事情上,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是重要的推动,就比如有些老人会把不给儿女带孩子视为伦理上的瑕疵,虽然事理上都知道没问题,但是“能带要是不给带”,确实会产生“过不去”的心理。

如此掰扯“老人看孩子”背后的各种情况,就在于我们需要沿着案情文本去打开父亲起诉儿子索要“带孙费”背后的家庭琐碎。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儿子不是儿子,爹不是爹”的评说困境。说到底法理不是万能的,当事父亲胜诉理所当然,但同时却也意味着亲缘关系的彻底破裂。

之所以这样强调,倒不是怪当事父亲,而是基于现实的家庭秩序考量来讲,就算人们在法理上支持当事父亲的操作,但回到情理上,当事父亲却依然难逃“爹不是爹”的道德评说,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躲不过“熟人圈”的追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