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后带着儿子做手工,同桌的一个妈妈引起了我的关注。
“哎呀,你怎么捏成这个样子啊?送你学画画的钱算是打水漂了。”
“应该是这样的。”
“来来来,你看看我怎么做的!”
……
全程下来,她的孩子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
Erin老师会时不时过来帮助每个正在做手绘的小朋友点评,而这个妈妈也是生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拖着老师就不让去其它桌的架势。
一个多小时的学玩时间结束,其它的父母和孩子都觉得是经历了一次放松,唯独能明显感觉那个小孩子是长吁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还记得2014年的演员黄海波事件就被爆出其母是一个极为强势的母亲:黄海波直到37岁才拥有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超过5万的支出都要上报母亲开家庭讨论会。
在普通人看来,人们很难想象荧幕上大红大紫的明星却过着这样憋屈的生活。
强势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危害?这个问题不知道身为人母的你是否思考过。
当然,如果你是爸爸,在看这篇文章时,也请你思考如何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力争发言权和独立自主权,有理有利有节地和强势的另一半做沟通和交流。
不为别的,为了你的下一代,为了你的本可以更优秀的儿子或女儿。
1
母亲强势,
孩子的成长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越是强势的妈妈容易养出懦弱的妈宝男,女孩会霸道,影响未来亲密关系的建设。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对这种问题有一个精彩的论断:
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因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也感受不到男性的阳刚之气,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等。
如果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从小耳濡目染,容易养成霸道的性格。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
我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了几个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
案例一:
有个女性是典型的急性子,总是无缘无故冲老公发火,后来在一次聊天中,问起她的父母关系,原来如出一辙,她母亲跟她脾气一样,也喜欢对她父亲颐指气使。
案例二:
我就有一个从来不肯示弱的妈,我做什么她都能挑出毛病。
我承认有些事上她做的确实比较好,比如她善于理财,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必须得忍受她的挑剔和不屑一顾。
以前小的时候我只是知道她的挑剔让我觉得不舒服,有了自己的孩子,看了很多育儿书之后,才意识到我现在对她的刻意讨好、跟以前常常被否定的经历不无关系。
案例三:
我家的关系终于得到解答。
我妈就是典型的虎妈,很会照顾家人,但也经常吼家人,都是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违反老妈意见的都是错的!爸爸性格谦和,为了家庭安宁不计较,但是并不认同老妈的做法。
我和我弟弟的性格都是犹豫不决型。
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
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
父母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2
母亲太过强势,孩子会失去表达的欲望和能力,社会交往也会受到影响,容易情绪化、没有主见,严重的会造成心理问题。
过于强势的妈妈,总是围绕着“我想让孩子成为什么”,而不是“孩子心里需要什么”,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约束中失去自我。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朱雨辰妈妈刷屏事件:凭实力让亲儿子单身40年。
一直在演艺圈不温不火的朱雨辰,39岁至今孤身一人。就是这样一个男人,竟然因为自己妈妈的一番言论,彻底火了。
他的妈妈说自己是“用整个生命”对待儿子。
她十年如一坚持每天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水,会带着电磁炉跟随儿子拍戏,只为儿子吃到自己做的饭。
令人唏嘘的是,朱妈认为女人就应该是贤妻良母,对儿子选女朋友十分严苛挑剔,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对儿子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网友们把朱雨辰定义为妈宝男,很多人认为他事业失败、单身的原因通通归咎于他的妈妈。
我们会发现,朱妈妈所做的一切,给了孩子特别大的压力,也正是她的这种强势的“母爱”,让孩子放弃了表达,无力反抗、也放弃了反抗。
而一个对人生没有掌控权的人,一旦失去父母的帮助,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心理压力增大,面对外界容易产生恐慌。
朱雨辰自己说过:“我单身,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妈妈。”朱雨辰的姐姐也比他大不少,也还是没有结婚。
如果姐弟俩都是因为享受单身的状态,那么本无可厚非。
但节目中所体现的情况却是,朱雨辰没办法对感情有独立的承担和判断。而朱雨辰的姐姐,正是看到了妈妈对弟弟的这种付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跟妈妈一样,才始终不敢步入婚姻。
3
每一段融洽的亲子关系背后,
都有一个会示弱的妈妈
关于示弱,我从儿子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无意提醒他,妈妈是女孩子,你是男孩子,要和爸爸一样保护妈妈爱护妈妈。
对于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会有意识地示弱让他自己去做。
比如逛超市买水果,我会主动寻求他的帮助。
我:“找不到袋子了,你可以帮妈妈找一下吗?”
儿子:“好的!”(马上动身寻找)
“找到了,在那里!”(迅速找到,兴奋大叫)
我:“谢谢你!可是打不开呀?”
儿子:“我来帮你!”(用小手用力搓开袋口)
“打开啦!”(再次兴奋)
……
他从两岁开始就会经常帮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尽管每次都要我帮忙收尾,但我非常热衷于让他参与到日常生活中,他也很乐意。
现在每当我自言自语“这可怎么办啊?”犯难的时候,他最常说的话就是,“妈妈不怕,有我在……”芭啦芭啦。
他以为他是谁呀?真的好好笑哦。
和孩子一起长大,妈妈要适当隐藏自己的才华,适当装傻……慢半拍,缓一步,善于示弱,适度宽容,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成长的空间。
4
父母适当的示弱
可以满足孩子的两个心理需求
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就是好奇心。
他要探究世界、了解世界是怎么回事,一旦了解了以后,他就会有成就感。
还有一个因素是驾驭性成就。
比如滑冰,一旦学会了怎么玩就特别高兴。
实际上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种成就需要的驱动,这是人极为宝贵的一种本能。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得到的反馈是不耐烦或者是“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探究世界的奥秘会让父母不高兴,甚至会带来批评,于是就逐渐丧失了好奇心。
优胜需要
人有一种非常天然的需要叫优胜需要,这种优胜需要就是要战胜他人这样的一种需要,这是一种非常本能的生物的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面多花时间,去反复练习、去钻研。我们发现语文好的孩子就愿意使劲学语文,体育好的孩子就爱学体育,绘画好,就爱学绘画。
5
妈妈的“示弱”也要有度
当然,“示弱”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妈妈必须保持有自己“强”的一面。
作为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一旦面临具体的困境,妈妈是他坚强的依靠,是帮助他抵御外来伤害的第一道堤坝。
此外,要让孩子知道妈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个人品质方面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上,妈妈可能真的就是一个“傻瓜”。
这也从侧面告诉孩子:人的认知的确是有局限的,需要不断学习。
示弱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从而不断成长,父母也可以收获一段融洽的亲子关系。
但是,对于性格要强的父母来说,让他们示弱确实有一定难度,不过,他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制定对全家人都公平的家庭规则、正确示范应对问题的方法等让孩子同样得到成长,同样可以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
甚至引导合适,孩子还可以父母身上吸收他们顽强的品质,不服输的毅力,学习父母应对困难的方法。
而对于一些本被就习惯依靠父母、内心比较柔弱的孩子,父母突然的示弱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焦虑。
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融洽的亲子关系不止要恰到好处的示弱,还要结合父母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父母做真实的父母,彼此在最舒服的状态,才能享受融洽的亲子时光。
在儿子看来,强势的妈妈并不等于强大的妈妈。
妈妈种种强势的表现,其实是她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她需要用强硬的去左右别人、控制别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真正强大的妈妈是温柔并且坚定的,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