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几个革命遗迹:
一:大井毛泽东等伟人故居:
大井位于井冈山腹地,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第一个落脚的地方,井冈山的绿林头目王佐也是在这里打开寨门迎接毛委员的。现在是井冈山重要参观景点。1927年10月,毛泽东离开湖南艰苦转战登上井冈山,首次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的王佐,将他的农民自卫军的这幢兵营腾让出来给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做了营房,毛泽东就居住在此屋东边的厢房内,西厢房住的彭德怀,十几米外是朱德、陈毅的故居。
毛主席旧居
毛主席办公室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游人参观、瞻仰。
2:当时彭德怀和毛委员住一幢房子,彭德怀住西厢房。

彭德怀旧居

3:离毛泽东、彭德怀同志旧居十余米,就是朱德、陈毅同志旧居。
朱德旧居
陈毅元帅旧居
四:读书石。当年毛泽东在大井居住时,常坐在这块石头上看书读报、批阅文件,此石因而得名“读书石”。后面看到的房子,就是当时毛泽东住的房子。
读书石
5:当时的医务所,条件异常之简陋。

6:毛泽东旧居内,保存的一堵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后仅剩的一堵残墙。

7:在伟人故居远望井冈山。
二:. 小井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
1929年1月26日,湘赣敌军从黄洋界哨口又一次进犯井冈山,守卫在这里的军民们顽强抵抗,同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敌军未能越雷池一步。最后,敌军于1月29日,乘黄洋界上浓浓大雾,在原宁冈县斜源村收买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游民陈开恩带路,他们绕道黄洋界右侧隐蔽的山沟里,偷偷地摸上了黄洋界,从我红军后侧攻破黄洋界哨口防线,窜进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大施烧杀的淫威。住在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敌军对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誓死如归。敌人未能达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机枪扫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
壮烈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张子清就住在一楼的一间病房,“师长让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女革命家曾志曾经任医院支部书记,建国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1998年病逝后遵照其遗嘱葬于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小山包上。墓平平常常,毫不张扬,一块普通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大字。从曾志墓放眼望去,四百米外,便是80多年前她工作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
3.黄洋界:
朱总司令题的字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四个团向黄洋界进犯。当时守卫在黄洋界哨口的红军不足一个营。可守山军民毫不畏惧,用极有限的武器和檑木、滚石等顽强地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进攻。关键时刻,刚从茨坪红军军械处修好的唯一一门迫击炮被抬上了黄洋界,当时仅有三发炮弹,可第一发却未打响,哑弹。第二发发射,又是哑弹。关键的第三发,“轰”的一声,神奇的正中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同时,在各个山头纷纷放响鞭炮,并挂起一面面红旗,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返回,仓惶败退。
毛泽东主席在率领主力返回驰援井冈山途中闻讯后,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正是这场战斗的光辉写照:“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保卫战谱写了一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英雄主义壮歌。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井冈山政府保护和修复了两处原哨口工事,一处是山顶壕沟,另一处是山腰的檑木滚石,并按原貌安放了一门迫击炮。
黄洋界保卫战的壕沟:
按原貌仿制的那门神奇的迫击炮:
雾中的黄洋界:
4.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5.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6.红军造币厂和制造的“工”字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