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个38岁哲学博士
找不到工作只能送外卖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火呢?
就是给人一种反差感,
就开始很多人会认为读哲学吃不饱饭啊,
又或者读那么多哲学的内心不应该这样?
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等等之类的话
这样的故事很多时候很容易成为热门谈论的话题
当我们去试图定义读哲学吃不饭之类的问题时
那其实就是很多人内心得到的一种共鸣,
就比如很多人会认为他都读哲学硕士还找不到工作,
那我找不到工作也正常,那其实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和安慰
找不到工作跟读哲学硕士没有关系,
就好像你试图在定义哲学无用,或者读书无用论之类的话题一样
读书不会无用,读死书才是无用
读书不能学以致用,那你不管读什么都无用,
文字其实就是思想换了一件又一件的衣裳,
而我们要的是读活书,将文字思想意义从浅到深的理解,再从深到浅的理解,在结合生活中去实践,不停的实践才能找到相对正确的答案,在生活中实修,
那是不停在流动的,也就是当文字思想会不停的换不同的衣服,
而什么是读死书,就是一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形式,我要如何写得非常漂亮的文字形式,也就是我们将简单的文字思想穿太多花里胡哨的漂亮衣服,
也就是带着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里去实践,那就会一直束在一个方框里,无法变通,那最后就会变成读死书,也就是一杯水没有流动,慢慢的变成一杯死水。
而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灵活应变,而不是变成束手束脚的。
同样送外卖也是一种工作,而一个读哲学硕士的送外卖有何不可?
当我们把送外卖定义成一种低,和哲学硕士不配什么的,那其实没有意义,
送外卖也是为人民服务,从某种角度来说,
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那做什么工作有何不可,
我们不需要看起来很厉害,也不需要看起读了什么哲学就很高深莫测,
而是我们可以将所有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在生活中实修,
所有的学习都不需要脱离世俗,
就等于说我们一只脚站在现实,
一只脚站在理想,那我们就能够平衡好
也就是理想结合现实的修行,
生活的本质就是简单的,
而不需要那么多的花式
在生活实践中领悟,
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哲学。
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
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
哲学的尽头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