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在未来逆全球化的格局下,我们将如何选择?

时间:2022-10-08 17:43:30 热博 我要投稿

正题与反题的逻辑

曾经有一句话: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其实,反题才是真理,因为周延性不同。正如一个同学群,没了我群还是群,然而没了群,我当然还是我,但我一定很寂寞。我相信这个世界,对立不是为了毁灭,说到底还是利益的合约,不然普京早就按下那个让全人类恐惧的按钮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敞开了怀抱,而全球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仅是美利坚在推动去全球化,欧盟也有同样的倾向。

面对这样一种趋势,我们的确存在着一个方向性选择。

一种选择是强化计划经济和内循环,权力收缩,补掉农业、能源、高科技诸多战略资源上的短板,去迎接中国版的俄乌冲突。这是以强克强,以战止战的思路。

另一种是强化市场经济,彻底实行国际化管理,通过自贸区开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负面清单,迎接外国资本的融入。这是老子的无为之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藏有形于大同,让对手失去目标。

其实,这都是网红们的智力游戏,我们能做出的选择,既不会是前者,也不会是后者。一切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是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矛盾,它将长期存在。内需不足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两极分化;第二是财政干预下的投资拉动;第三是外贸的前景。

两极分化决定了有效消费的相对递减。

按网上传播的 招行公布的2020年报:富人群体(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只有310.18万人,大约占零售客户总数的1.9%,却占了82.15%的存款。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消费刺激不起来。八月份银行居民存款高达110万亿,如此巨大的货币资产,不等于都是有效需求,再富有的人,不会因为什么消费政策就一人多买八十二部汽车,一天吃八十二斤猪肉。房子也一样,如果真的不炒,回归商品属性,那么,现在的价位就不具有保值功能,谁买谁赔,当然刺激不起来。

再看投资拉动经济。

我们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很多项目为了上而上,或者是长期项目,甚至有人建议要把2035年的项目计划拉到现在做。投资拉动换取了一个好看的GDP数据,支撑了财政收入,也稳住了国企的大盘,代价则是长期以来,市场化经济的流动性严重扭曲,大量的三角债将很多中小微企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标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是引起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这种拉动模式,以及根深蒂固的以财政经济为主导的内在逻辑,在房地产行业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第三个方面是外贸,进入WTO是我们的一张赢牌,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也弱化了投资拉动经济所引起的需求矛盾。

我们一直有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说,其实,马只有一匹,这就是消费;投资是车厢,车厢越来越大,马是跑不起来的,而外贸是后备箱,通过向世界输出过剩生产化解了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这等于说,如果外贸因逆全球化而收缩,消费之马很会承受不了越来越大的车厢,累趴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封闭国门,必须拥抱世界。

自主性争议的本质

最近,专家们在争议自主性问题。

什么是自主性?其实就是主权经济,用大白话说就是不要让外国资本控制了咱们,失去了主权经济。这话说得也太正确了,正确到了成了一句废话,因为中国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有的是完全相反的问题,是逆全球化后,中国制造怎么生存。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

在大数据的技术条件下,外国资本要想控制我们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是零可能,多半要被反噬吧?

记得2016年的股灾,一些主流媒体说是境外资本恶意做空中国股市,这就是真诚的阴谋论,这种阴谋论特别适合被割了又割的韭菜们。

外资在中国股市的占比少得可怜,不到5%,中国又是外汇管制国家,谁能把中国股市从6000点一直打到3000点以下?难不成这个假想的境外资本躲过大数据的监测,把巨额美金兑换成了数十万亿人民币,或者长期潜伏,或者在6000点高位巨量买入筹码,然后一路亏损地做空?股灾后期,连公安都介入了,跟真的似的,结果,的确是抓出了几个坏人,不过全是证监会的管理者,不是境外人士。股票跌成这样,还是有人敢无视法律。

张开双臂,不惧未来

既然中国的自主性并没有受到挑战,中国的体制特征也没有人会挑战,在大国冲突的背景下,逃都来不及;那么,在逆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只有一种选择,张开双臂,拥抱世界;这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如果别人不待见呢?

老胡那个不对抗主义用在生意上,我觉得还挺靠谱:如果我们在生意上不“对抗”,双方你进我退,都要赚钱,那么,西方经济强国也很难逼中国做出一个退出全球化的对抗状态。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