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访网
主笔 | 阿则
新消费领域从来不缺风口,社区团购的热潮刚退去,预制菜又站上风口。
曾经在社区团购里“杀疯了”的生鲜电商平台转身就杀入预制菜赛道,盒马鲜生成立了3R事业部,推出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马工坊”。叮咚买菜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预制菜部门,2022年启动独立品牌“朝气鲜食”。每日优鲜也上线“名店名菜”频道、布局预制菜业务。
与社区团购不一样的是,预制菜赛道上的玩家明显更多,卖火腿肠的双汇、卖饲料的新希望、卖食用油的金龙鱼、卖火锅的海底捞、开超市的永辉、做咖啡的陆正耀、趣店的罗敏……各路玩家都来了,甚至有地方政府已经把争夺“预制菜之都”提上了议程。
预制菜市场如此火爆,但是第一批试水预制菜线下门店的经销商有的已经亏损出局,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投诉也日渐增多,预制菜到底是一盘什么样的菜?
谁在“炒”预制菜?
预制菜并非什么新鲜事物,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后,预制菜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是国内这一轮预制菜的兴起似乎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餐饮堂食、商超菜场频频被迫中断经营,同时伴随着“宅经济”的兴起,人们的消费渠道以更快的速度转移到线上,外卖、预制菜需求爆发。
《2022年中国(上海)预制菜产业趋势白皮书》指出,2020年后中国预制菜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不仅受疫情常态化触发,更是整个预制菜产业的变革。
调研数据显示,65.5%的消费者在疫情后购买预制菜的频率有所增加,其中生鲜电商选择率最高,达到了80.7%,其次是超市卖场47.1%和生鲜超市42.1%,选择社区团购的超过2成。
另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
预制菜需求爆发,资本首先嗅到了风口,不仅传统的农牧食品、餐饮龙头企业、生鲜电商平台加注,创业公司也纷纷成立。
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国内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达到1.29万家,2021年新增0.42万家。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国内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月至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
市场上投融资也十分活跃,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以及红餐网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国内预制菜赛道共计发生40余起融资项目。
包含查特熊、牛痴餐饮、懒熊火锅、珍味小梅园、味知香、三餐有料、寻味狮、猴爷餐饮、小牛凯西、花花食界、利和味道等相继获得融资。
2022年3月,陆正耀创办的舌尖英雄宣布完成16亿元的B轮融资,成为今年以来融资数额最大的预制菜企业。
舌尖英雄于今年1月启动,主要提供预制食材和速烹菜,核心是“低价、快捷、方便”的就餐体验,显然陆正耀想把瑞幸咖啡上的运营经验复制到预制菜项目上。
无独有偶,今年6月15日,趣店罗敏在抖音上开启了第一场预制菜直播带货,凭着“1分钱抢一道预制菜、5分钟送出一部iPhone”疯狂撒钱模式,拿下了最高超过 2.5 亿元的 GMV后,召开预制菜招商大会,并表示可以通过贷款服务帮助 10 万用户开设线下预制菜门店,把当年做大学生分期贷款的经验搬到预制菜上,这一举动被质疑是在割宝妈的韭菜,最终在一片质疑谩骂声中,罗敏清空了抖音账号。
B端C端冷热不均
预制菜火爆出圈,市场普遍认为是迎合居民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调整的新变化,但现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真功夫、吉野家预制菜餐食占比达100%,西北莜面村和小南国也达到了85%。
而预制菜之所以在B端市场如此火爆,与餐饮店日益攀升的运营成本相关。餐饮企业普遍面临原料进货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三高”问题,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这三项支出占总营收达到72.45%。
随着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逐渐上涨,餐饮店的利润越来越低,而预制菜既能提高出餐速度、效率,又能降低整体成本、提升利润。因此,预制菜受到餐饮店的欢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预制菜在C端消费较为冷清,和堂食或者自己下厨比,预制菜的口感并不好,价格也比外卖和毛菜贵得多,性价比较低。
根据餐饮消费金字塔分析,仅金字塔中端占比35%的消费者具备较强的预制菜消费意愿。
据新华网报道,在一些大型商超里,预制菜专柜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线下销售并没有出现异常火爆的情形。
而线上渠道的火爆,则是因为大量的预制菜通过外卖渠道被卖个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并不知情。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热点分析》显示,位居前列的一类投诉就是: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意味着消费者如提前知道是预制菜极有可能取消相关消费。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餐饮店未提前明确告知其使用预制菜,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实际上已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是风口还是陷阱?
预制菜市场大爆发前夜,市场研究机构普遍看好这条新赛道的前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达到10720亿元。
德勤发布的数据则更为乐观,在《2022年预制菜市场展望》报告中,德勤称,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5500亿元,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CAGR)有望达13%,2026年将突破万亿市场规模。
万亿级市场蛋糕,自然吸引大量企业“抢食”。但预制菜本身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所有把食材原料经过预加工,制作成半成品,甚至是成品产品后,再配上各种辅料制作而成的产品都可以称作预制菜,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四类。
我们熟悉的豆干、鸡胸肉、八宝粥、速冻丸子、方便面、自热火锅等均属于预制菜的范畴,而当下站在风口上的预制菜则主要是即烹、即配类,也就是快手菜和净菜这两种真正意义上的预制菜。
实际上,在剔除方便速食、速冻食品类等即食、即热类预制菜后,即烹、即配类预制菜规模小得可怜。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上,速食菜/预制菜的销售额仅4.5亿元,占预制菜类销售不到2%。
而第一批预制菜加盟店亏损出局,似乎也透露出这个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香。舌尖英雄 CEO 李颖波曾表示,今年 4 月舌尖英雄已拓展至全国 78 个城市,意向签约 6000 家经销商门店,并计划在今年内落地 3000 家门店。
但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舌尖英雄的线下门店数量仅有不到 300 家。另据 Tech 星媒体报道,一位在今年 3 月加盟舌尖英雄的经销商,投了23 万元,结果连亏4个月,连电费都赚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