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鲜领域的“大败局”?
作者豆芽,全文37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每日优鲜今年可谓坏消息不断,年报难产、收到退市通知函、3天关9城、持续亏损、员工“解散”……不少分析将其问题归结于前置仓,但同为前置仓模式,又前后脚上市,对比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何以这么快就来到了悬崖边?
01
基本盘动摇
城市、前置仓数量下降,营收趋缓,“弹药”不足,每日优鲜的基本盘开始动摇。
(1)规模下滑,营收仅为对手的3成
前不久,每日优鲜在3天内先后关闭了苏州、南京、深圳、广州等9城业务。从2019年巅峰时,业务覆盖约20城,但目前据报道每日优鲜App在北京、上海多地已无法下单。
与每日优鲜收缩战线不同,叮咚买菜从2019年Q4开始加速,虽也有收缩,但整体看,截至7月初,正常运营城市27个。
在前置仓数量上,每日优鲜最后一次公布的2021年Q3财报数据显示,其前置仓数量约631个,不及同期叮咚买菜(1375个)的一半。
规模收缩,营收也随之下降。2020年每日优鲜营收61.3亿元,同比增长2.2%,几近停滞。近日调整后公布的2021年Q3营收为18.58亿元,仅为同期叮咚买菜营收(61.9亿元)的3成。
图片来自网络
(2)3年多亏损近百亿,现金已不足覆短债
每日优鲜失速的背后,是持续亏损及不容乐观的现金储备。
从2018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累计净亏损近百亿(98.07亿元)。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1.72亿元,而流动负债则高达32.23亿元,手头的现金连短债都难以覆盖。
同期,叮咚买菜也面临类似问题,但现金总量相对充足一些,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68.1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0.98亿元。
近期据传每日优鲜要等来山西东辉集团的2亿元“救命钱”,但似乎难以扭转资金短缺的现状,仅1周后又有报道称,每日优鲜拟出售智能生鲜市场业务部分股权,估值约1亿美金“筹钱”。
(3)履约费率远超毛利率,营销费用率比对手高
前置仓既是每日优鲜的“上市法宝”,但高昂的履约费用,也让其深陷亏损泥潭。
整理自每日优鲜招股书
2018-2020年,每日优鲜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在营收中的比重分别为34.94%、30.54%、25.72%。而同期其毛利率却分别仅为8.57%、8.68%、19.42%,这也导致每日优鲜长期处于亏损中。
除了3年累计超45亿元的履约费用,每日优鲜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也较高。
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7.96亿、7.4亿、5.8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虽由22.4%、12.3%逐步降至9.6%,但对比叮咚买菜的3年(2019年-2021年)销售费用率6.7%、5.0%、7.5%,明显偏高。
每日优鲜的获客成本仅30-40元/人,但提升用户复购、促留存是销售及营销费用过高的重要原因。
每日优鲜的获客关键渠道来自股东腾讯的微信,2019年底,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社交裂变,首单用户的获客成本为30元-40元,但要培养出一个稳定复购率的用户,需至少连续下单6次。而促复购的费用,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发优惠券来吸引复购,算下来,获取一个稳定的用户,大约需要200元。
在每日优鲜上市后发布的2021Q2、Q3两次财报中,由于向用户提供的折扣、优惠券及激励增加,毛利率均同比下降,同时为了拉新及留住用户,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25%、55%。
02
告别粗放增长=精耕细作?
规模下降,是否意味着每日优鲜开始精耕细作、效率提升?
(1)生鲜+百货交叉销售,客单价行业第一
每日优鲜的优势在于用户客单价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前置仓业务平均客单价94.6元,行业第一。2021年Q2、Q3,每日优鲜客单价分别为96.1、88.4元,整体看,每日优鲜的客单价在80-100元之间。而2021年,叮咚买菜平均客单价为52元。
平价生鲜带流量,百货商品提毛利,是每日优鲜2.0的核心打法。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虽然靠生鲜起家,但它除了依托前置仓的极速达业务,销售以低价果蔬为主的4300款商品,还有包含20000多款商品的次日达业务,通过交叉销售,不仅可以提高毛利及客单价,次日达业务也摊薄了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成本。
资料显示,疫情前,每日优鲜用户每笔订单会购买近十件货。疫情后,伴随用户消费由到店向线上转移,每笔订单购买件数进一步增加,甚至出现对标品的囤货行为,这也导致每日优鲜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8.68%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19.42%。
(2)复购少,人均订单仅0.6单/月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虽然用户单次买的多、客单价高,但是“超市经营逻辑”下的另一面是每日优鲜的用户复购率低。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以及2021Q1,每日优鲜用户月均交易订单量0.6单,而叮咚买菜则平均是3.3单,是前者的5倍。叮咚买菜的用户下单频次之所以高,在于其是“买菜逻辑”,通过低客单价高频消费,带来订单量的持续增长。
每日优鲜的用户复购低,不仅反映出粘性略差,也无益于前置仓的利用率提升。具体来看,每日优鲜2019年底约1500个前置仓,对应当年5907万的订单量,平均单仓每天约107单。在缩减前置仓数量后,2021年Q3,每日优鲜631个前置仓,对应2870万订单,平均单仓每天约494单。虽然单仓的日订单量提升,但在较低的用户复购下,前置仓对盈利的贡献仍有待提升。
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采用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在毛利率25%的假设下,客单价达到58元、单仓日单量达到1000单时,才可能实现履约层面的盈利。
除了单仓日单量不到500单,距离千单还有不小的差距,近日调整后公布的2021年Q3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的毛利率为14.48%,离毛利率25%的假设条件也尚远。
03
前置仓“纠偏”
每日优鲜探索B端生意
前置仓难盈利的趋势下,各方纷纷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叮咚买菜精细化运营前置仓,并发力C端,做自有品牌、研发预制菜等,每日优鲜则向B端进军,做起了智慧菜场和零售云生意。
(1)智慧菜场:“轻资产版”的前置仓
为什么选择菜市场?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智慧菜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菜市场生鲜零售占整体生鲜零售的56%,依然是最大的生鲜零售渠道。
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下半年开始,每日优鲜通过整包改造,从场地、软硬件,到SaaS工具、供应链,大规模推进智慧菜场业务。
对于每日优鲜来说,选择菜市场进行近场履约,不仅能优化成本,减少前置仓履约成本高的难题,还能通过菜市场低成本获客,以更合适的方式进军下沉市场。
前景虽然很美好,但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每日优鲜改造了近100家菜市场,而全国菜市场总量近4万个(2019年底数据)。
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不仅规模较小,还面临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的竞争。
如美团闪购旗下的“菜大全”,模式偏轻,截至2020年6月底,已助300多个传统菜市场进行线上售卖、运营。
阿里旗下的饿了么、阿里云、客如云,服务偏“重”,通过提供智能设备+系统+标准+运营+即时配送的全方位服务,截至2021年Q3,已落地80余家数智化菜场。巨头入场下,每日优鲜能获取多少份额?
不止如此,招商证券《生鲜产业链:菜市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低线城市菜市场毛利率10%-25%,摊位日销额在1000元左右。每日优鲜智慧菜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租金、SaaS产品年费以及电商业务GMV收取相应佣金,在菜市场本就不高的毛利率下,以每日优鲜现在的市占率及利润率,能在多少程度上撑起其盈利渴望?
2021年Q3每日优鲜其他收入为4370万元,但主要来自“便利购”智能自动售货机的产品销量增加,以及会员费收入有所增加,智慧菜场的收入贡献度可见一斑。
(2)零售云:助传统商超做电商生意
除了智慧菜场,去年3月,每日优鲜发布了“(A+B)xN战略”,即(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新战略,通过平台模式进一步拓展B端生意。
所谓零售云,即帮传统商超做电商生意。如果智慧菜市场更多是降低前置仓的成本,零售云则负责加大市场覆盖面,进而增收。其盈利模式是每日优鲜携手腾讯智慧零售,通过帮中小商超,提升线上销售额,从中抽成。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优鲜已与11家超市签订合同,为其提供零售云服务。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与零售云,有些类似盒马与淘鲜达,盒马需要自建门店,模式较重成本高,淘鲜达则是借淘宝给传统商超导流,带来订单,模式轻可快速复制扩大。
淘鲜达效果如何?截至2020年淘鲜达上线3年时,已有2500+家线下商超入驻。但一份来自2021年初的业绩交流纪要显示,淘鲜达在有厂商补差情况下,2020年整体亏了1000万。其中非生鲜一单亏7-8元,生鲜虽赚钱,但生鲜占比要达到65%才能实现整体盈利。
淘鲜达的情况不代表每日优鲜的零售云一定会亏,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巨头入局且盈利较难的情况下,每日优鲜的零售云生意恐非坦途。
04
结语
虽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在不同程度收缩前置仓的数量,但这就意味着前置仓模式将走向终局?未必。
纵观互联网行业,既要烧钱抢用户又要花钱建基础设施,重资产类玩家或多或少存在着盈利难的问题。比如美团,骑手成本高企,挤压了餐饮外卖盈利空间,美团通过高频带低频策略,将外卖业务流量通过毛利高但频次低的到店酒旅业务二次变现,获取利润。
在此背景下,每日优鲜借B端探索第二曲线的思路或许没错,但B端的业务逻辑与C端存在差异、且B端业务交易周期长,新业务后续业绩如何、能否助其走出退市危机,还需要市场检验。但截至7月28日,每日优鲜最新股价已跌到0.14美元,较发行价13美元暴跌约99%,北京总部被爆人去楼空,每日优鲜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