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发送了,朋友点赞不少,提意见说讲得不够彻底深入,希望再深化下,今天就再啰嗦几句。为了少惹是非,还是以企业一把手为对象来写。企业最重要的三方面的工作,就是产品(服务)、客户和团队,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出太多的范畴。
产品是为了解决客户需求,当然是第一位的;客户就是市场营销工作,如何辨析客户需求并满足之是核心工作,其中分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寻找客户,一种是等客户上门;团队是谁来干事满足客户需求,搭建团队、培训团队和激励团队是重要工作。柳传志先生讲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团队,其实也是这几方面的内容,定战略就是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卖给什么样的人,但实际上很多人把顺序搞错了,把定战略错误的放在了搭班子前面。前面讲的三方面那方面更重要,其实都重要,或者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忽视那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否则企业会陷入灭顶之灾,或者遇到瓶颈。
前几日有一个朋友,跟我还有点渊源,出差到武汉,顺道到公司跟我交流下公司经营的问题。他说他一年出差300余天,忙于承接业务,确定方案,审核设计,还要忙于后期服务,家人都顾不上,手下的员工干了几年,翅膀硬了就飞了,毫无感恩之心,自己年龄渐长,体力也有些不支,身心疲惫,让我给点意见。我问他,你追求什么,他说他想证明自己,我说你学历这么高,能力这么强,一人撑起这么大的公司,已经很成功了,还要证明啥。其实朋友的问题,我两三年前见他时就已经看到了,但是感觉说了也没有用就没有说,这次说了,朋友说办不到,估计也是很难理解的,借着本文顺道分析下,如果朋友看到了,能够进一步思考也是好事。我跟朋友没有合作,也没有利害关系,他看了不悦也没有关系。
首先说产品,产品当然很重要,但是产品有一些瑕疵依然有客户,产品定位的前提是客户定位,看来产品的质量并不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质量不重要,如果产品质量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需要营销了,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要结合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进行定位。打磨产品需要时间和精力,当然需要投资,也就是钱,如果企业没有外来的投资,靠自己生血,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就靠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血能力,又跟企业的规模有关,也就是跟企业的销售和团队有关。所以对一个初创企业,或者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在产品上投入过多,或者企业负责人过于专注于产品,往往是企业陷入困境或者停滞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创始人因为专业度很高而走上领导岗位,又因陷于专业领域而导致企业困境重重。有的企业创始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有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想得不够彻底,更重要的是对于他来说,放弃的成本太高。毕竟从事专业工作这么多年,什么博士学位,专家资历,什么发明专利等等,主要还是放弃的成本太高了。做企业,要定战略,要吸引人才,要构建企业制度,提炼企业文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这些东西是做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成果,或者做了很长时间都很难显现成果的,反而做技术,做专业工作,有是非对错,有标准答案,有设定路径,干了就会有成果,短期就能显现。做领导(管理)和做专业(技术)是两样完全不同的工作,前者没有标准答案,模式的更换非常的难。这也是很多做专业出身的人去创业的最大的瓶颈,如果我看一个创业团队的合伙人都是教授博士,甚至还有院士,并且都是公司的大股东,这样的公司一般很难突围成功,因为人才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公司的很多业务同样重要,但是没有专业的人去做,瘸腿的企业走不远,也做不大。
产品这块,企业的负责人最容易找到一个人去找一个专业的人去负责,但如果企业的负责人在这方面的水平最高,找到的负责人水平不如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下属做事,上级永远能找出错误,给予指正,给的薪水再高,下属有一样东西得不到,就是成就感,下属留不住,呆不久就不可避免。越高级的人才,越不会为了钱做事,但往往为了追求物质财富的老板想不通这一点。
其次说市场,或者营销(销售),一般业务出身的人,善于做各种关系,初创期估计做得顺风顺水,但如果对于产品不重视,那么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会遇到问题。做市场出身的人,善于做关系,但是做关系,说白了,就是走捷径,认为有关系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只是热衷于做关系,可能对产品不够重视,可能忽视团队建设,这两点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问题就会变得更为严重。做关系的人一般会认为管理不重要,对于初创企业的确如此,因为初创企业本身就没有几个人,没有人,没有团队,哪里来的管理,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员过了20人,过了50人,还没有管理的话,那么企业要么是一团散沙,要么是一个团伙。团伙可以一起作案,但是一起干事业却是干不成的。
做关系,可以认为是求人,可以认为做关系只是做营销的一部分工作,而不是全部。说到营销的本质,就是吸引顾客成交并不断重复,做关系本身就不算是吸引,更不是高明的营销手段,也就不是吸引了。我个人把营销(成交)分为五个步骤,认识、了解、信任、成交、戒不掉(重复成交),做关系是为了成交,但是前提是前三个步骤不能省略,这就是宣传。我见到很多老板,很多做市场的人员异常的低调,不愿意展示自己,不愿意登台演讲,甚至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估计此君的营销做的也不够好。很多专业出身的老板,认为这些都是玩虚的,不屑于去做,很多做关系出身的老板不敢做,估计有很多利益相关的东西见不得光,实际上商业的东西最终都要走向清明和透明。
商业上同样有一种失败是成于关系(营销),败于营销,三金口服液是,秦池也是。
最后说团队,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任何的企业没有团队是做不大的,没有强大的团队是做不强的,但团队这块往往被企业创始人忽视了。初创企业,老板要么在市场上冲锋陷阵,要么在产品方面刻苦钻研,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须打造团队。团队怎么来,要么吸引,要么培训,但无论如何,这个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成的。如果你的企业有人投资,可以按照柳传志先生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方式来,如果没有外部投资,就要把赚取的利润用于团队建设。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强,最主要的原因是给的薪水不够,给的薪水为什么不够,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老板想赚钱,利润都让老板拿了,为什么老板要拿这么多钱呢,以为老板的格局太低。说句大实话,凡是有大成就的企业家,都是不爱钱的,特别是眼下的钱。为什么很多老板想把企业做大,但是就是做不大,其实是老板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是“应该多干事少拿钱”,这个又涉及到了创业初心的问题,难道创业就不是为了多赚钱么,恰恰很多老板死就死在这个问题没有想明白上。
关于建团队,老板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人愿意跟着你干的问题,很多老板说是为了钱,这个答案对,但是也不全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人性,人的需求问题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大家都知道,人有生理需求,有安全需求,有社交需求,还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马斯洛去世前,还增加了一项个人自我超越需求。很多老板认为员工工作就是为了钱,老板只能满足员工的前两个需求,后面的通通不能给,特别是层级达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人才,根本就不是为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90后员工频繁辞职的原因,因为他不上班前两个需求都能达到,很多老板要想清楚,不是员工要求太多了,而是你能够给的太少了。
现在的员工希望得到尊重,希望价值能够被肯定,希望获得成长,特别是高层级人才,这些需求更强烈,但是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一把手,这些统统给不了,所以基本上就没有团队。
做企业,老板要用单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各负责一块业务,充分授权下去,做不到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给予的薪资太低了,能力强的人不愿意来;而是给予的薪资够了,但是老板能力太强了,什么事情都是老板说了算,下属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老板都指手画脚,干得没意思走了,还有一个就是老板自己本身不懂装懂,瞎乱指挥,下属憋屈,根本就不愿意来。
说到底,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认知层级的问题,凡是成大业的领导,都是喜欢读书写作的,最终不但是企业家,还是思想家、哲学家的原因,但是很多企业主,干了一辈子,干成了专家,或者干成了二流的专家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家就是还没有疯的神经病,因为对钱有欲望才去创业,但又要因为不爱钱才能将事业做大,看似很矛盾吧,但实际上就是这么矛盾,只有把矛盾统一的人才能够做企业家,做大企业家。
最后总结下,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是不需要做什么事情的,只要把各方面厉害的人聚合在一起,让他们各行其责就行了,甚至指手画脚都不需要。如果做不好,无非一个原因,就是贪,贪名、贪权、贪利、贪功,不愿授权叫贪权,不愿意下属收入比自己高叫贪利,喜欢出人头地,想证明自己叫贪名,喜欢亲力亲为做事,是为贪功。
其实做一把手,应该做得叫吸引人、包容人、激发人、成就人这几件事情就够了,要志存高远、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很多老板没有高远的理想,总喜欢见好就收,是吸引不来高层级人才的。
做企业,创始人实则是跟自己在战斗,跟人性的弱点在战斗,很多企业主天天研究市场、研究对手、研究产品,甚至还有的喜欢躲在办公室,研究权术,研究整人,但是就是不研究自己的企业,不研究自己,最终众叛亲离是避免不了的。
人这一世,终极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或者成为一个明白人,创业无非就是借事(创业)修人,把自己修为得更好,没有烦恼,追求幸福。
如果昨天文章中的这位官员能够看到我的文章也许不会遇到挫折,也希望我做企业的朋友看到此文能够找到答案,也希望元旦期间休息的朋友能够得到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