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Cainiaoo) 进群
► 领导者说 :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今天依然备受管理者的推崇。 如果要界定德鲁克的管理哲学精髓,那就是“目标管理”。
投稿/培训/合作 | Tapmadou(微信)
分享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德鲁克强调,在现代性的世界中,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是基于目标和契约的、相互平等的超级合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目标是一个轴,所有人围绕目标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如此形成一种职业化的工作习惯,才能最终取得高绩效。 在加速变化的时代, 我们重温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以好目标的六个特征作为指引,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检验目标管理的质量。
01
德鲁 克的管理 财富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个主题,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战略目标有一些新的理解。
我曾在企业里做过多年人力资源工作,但我对管理的理解,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后来自己的创业。从高管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是根本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对德鲁克的理解就比原来更深了一些。
德鲁克留下了30多本书,虽然中文译著基本出齐,但是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家朋友特别喜欢他的书,逐词逐句地读,所以翻译的质量就非常重要。
彼得·德鲁克
我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去年我邀请一些企业家朋友发起了一个翻译基金会,运气很好又找到了一些译者朋友,希望用五年的时间,把德鲁克的译本系统优化一遍。德鲁克给管理者推荐了6本书,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的新译本已经出版了,剩下的5本书,预计在明年年底之前能够全部面世。
对于资深的管理者来说,我认为德鲁克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带来了独特的视角。这些不同视角的观点和理念非常有价值,因为 对于每一个组织来说,最大的敌人都是过去的成功带来的惯性;而新的视角能带给我们强有力的触动,帮助我们去打破惯性,拥抱未来 。
02
德鲁克管理哲学的精髓
为什么企业家依然非常推崇德鲁克?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德鲁克依旧是首屈一指的管理学大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彼得·德鲁克
著名管理学家吉姆·克林斯看了《公司的概念》以后,说他最大的体会是,德鲁克提出了一个正确的问题: 在人类文明的这个阶段,公司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个方面 :
1.对个人来说,美好企业能够让工作成为员工有意义的生活的一部分
几乎所有人一生的黄金时间都在组织当中度过,那么除了谋生以外,一个人在工作中还能够得到什么?还应该得到什么?德鲁克提醒企业家和领导者:如果你的员工来你这儿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那你的公司实际上是不合格的。
但德鲁克也并不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还用一生的时间研究,究竟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兼得这两个方面: 既要员工的尊严、自由和发展,同时又要组织的高绩效 ?这也是今天很多企业家认同德鲁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社会来说,优秀的、向善的企业,组成美好的、多元的社会
这段话可以概括他的追求:在一个由多元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当中,每一个组织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器官。如果这个社会的每一家企业都是优秀的、志存高远的、追求卓越的,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也同样优秀。
德鲁克对企业家提出了非常高的期待——与向善的文化进行链接。每一个追求卓越的领导者,都应该考虑完善自己、成就团队,进而造就优秀的企业。 使各种组织负责任地、独立自治地、高绩效地运作,是自由和尊严的唯一保障;有绩效的、负责任的管理,是对抗和替代集权专制的唯一选择。
03
什么是目标管理
在1954年的《管理实践》中,德鲁克说:“目标管理可以称之为我的管理哲学。”
我认为,他的管理哲学是指,在现代性的世界中, 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是基于目标和契约的、相互平等的超级合作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是一个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纽带。
1.以共同的目标为轴,建立超级合作系统
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里面提了一个观点: 组织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超级合作系统。
按照我的理解,无论是战略执行系统,还是管理系统,追求的目标都应该是建立一个相互平等的超级合作系统。就像电脑操作系统发挥的功效那样,超级合作系统能够让优秀的人才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即使一个平凡的人也能够在这个组织当中做出非凡的事 。这需要公司的管理层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好的合作系统,使得普通员工能迸发出高能量。
合作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话题。儒家思想谈夫妇、君臣、朋友之间怎么实现和谐关系,而德鲁克的合作关系则更多体现了西方文明的视角—— 组织中正确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崇尚绩效和成果的基础之上 。
一味追求和谐的管理者尤其需要注意:组织不是一个兴趣社区,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组织需要创造高绩效。 所以公司对员工最大的善意,不是让员工感到满意、和谐,而是如何让员工有成就 ;一个领导者的首要美德,不应该是善良,而是公正 。
怎么做到公正呢?德鲁克的一条核心建议就是:在上下级、平级之间找到一个轴,从而建立起职业化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个轴就是目标。
很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职业化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它们还不算真正的组织。德鲁克说:
“
包括创始人在内,所有的人都应该要臣服于组织共同的目标,围绕目标承担责任、做出贡献,这个组织才能形成一种职业化的工作习惯,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建立一种超级合作关系。
”
实际上,这套目标管理系统对每个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 它给了员工能够自我发挥、自我驱动的空间, 员工不再始终处于上司的指令之下 ——那样的指令是一种统治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 对上司来说,也遏制住了“己所欲、施于人”的冲动 ——哪怕你觉得这个员工有缺点,善良地希望他全部改正,或者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希望能够推广给所有人。德鲁克提醒我们:要适当地控制这样的善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试图改变所有人的短板,那不但做不到,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应以团队目标为首,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2.聚焦战略目标
目标和组织有三种形态:事务型、运营型和战略型。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谈到,在这三种形态中,事务型是常态。实际上,多数人的工作日常就是:到了公司后,被无数事情推着往前走;很多人还乐在其中,因为应付得非常好。
但应付得好并不代表创造了绩效,而有可能做了很多繁琐的事,对于战略性目标的达成却毫无推进。有一句话是:“ 不要以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懈怠。 ”工作效率很高,并不一定代表这个工作本身是有效的。很多人抱怨工作非常忙,但另外一方面,忙碌本身又会是最大的舒适区,因为忙碌可以让我们免于思考。思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要做取舍,确定什么该升级迭代,要坚持纪律性,始终把战略性的工作放在核心位置——这些都是非常费脑的。
运营型比事务型前进了一步,但依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德鲁克在谈到“时间管理”时特别强调,很多人一听说要做好时间管理,就觉得是要做好计划,这是不对的。计划管理做得好并不代表是一个战略型的组织,很有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事情都塞到计划当中,这是很糟糕的。
他认为, 真正的时间管理高手,既不是非常有条理性地执行多线程工作,也不是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而是能够对任务做取舍,把整块的时间投入到少数最关键的工作中 。因为想做、可做、应该做的事情无穷无尽,而时间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让事情来适应自己的时间,而不是让时间适应所有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自我评估:我自己、我的团队和组织,到底是事务型、运营型,还是战略型?怎么样能够把战略性的工作拎出来,有效地执行?
04
好目标的6个关键特征
一个战略型的组织,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应该符合哪些标准与导向呢?
以下是好目标的6个关键特征:
1.高挑战性和想象力
德鲁克在谈到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时,认为商人就是低买高卖,通过差价来赚钱,而 企业家是通过创造价值来达到高绩效 ,所以真正的企业依靠目标来管理。
德鲁克提醒我们,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有创造未来的勇气和想象力 。实践不是机械的,而是要调动所有的资源和想象力,开辟未来——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核心。
近几年热议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其实就是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法。六七十年代的安迪·格鲁夫(前英特尔CEO)在目标管理上有很好的实践,尤其擅长带领团队打硬仗,形成了一种强有力地调动资源、完成挑战性目标的企业文化。后来他的助理约翰·杜尔投资了谷歌,并将目标管理带到了谷歌。
当被问到英特尔成功的原因时,约翰·杜尔总结说:“秘诀就是目标(O)与关键成果(KR)法。”从此OKR开始在全世界流行。
OKR和我们平常做的目标管理之间,最多只有5%的区别。这个5%就在于: 面向未来的探索性目标一定要天马行空、具有高挑战性,才有可能激发出团队的创造力和潜力 ;如果定一个非常平庸的目标,团队只会停在原来的轨道上,不可能打破惯性、突破原有框架。
为什么OKR被谷歌实践得很好?因为谷歌有很多面向未来的探索型项目,所以OKR在这个先锋性的公司如鱼得水。日本顶级企业也有这样的特征——和我们传统思维里认为的保守稳健不同,很多优秀的日本企业家也擅长制定高挑战性的目标。有位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设定挑战性目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组织摆脱惯性。”定出5%的改善目标,组织只能依然处于惯性中;当提出50%的改善时,原来的方法就不管用了,大家从零开始,反而可能找到创造性的方法。
但这对于领导者是一个挑战:凭什么公司的管理团队愿意去勇挑重担,定挑战性的目标?很多企业建立的事业合伙人机制,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当管理者不再完全受制于短期业绩的好坏时,他们才有可能着眼长远,发起和执行战略性的任务。
这就是企业家兄台们要思考的问题:公司怎样营造一个环境,让核心团队能够放下日常压力,制定面向未来的、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的计划?
2.从赚钱到创造顾客
德鲁克提醒企业家,人们通常说企业是一个赚钱的组织。这个说法没有错,但是这不能帮助领导者理解企业的本质。
作为一个高管,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事业到底是什么? 德鲁克提醒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从外向内看——从顾客和市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事业。
所有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当规模扩大了以后,组织的墙壁就会变得非常厚。当组织有了很多层级和部门,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由内而外看,只能看到自己工作的局部,而看不到 组织的本质——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流 。
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德鲁克说, 企业有两个开创性的职能:第一个是营销,第二个是创新 。如果只有创新职能,而缺乏营销思维和市场敏感度,哪怕再具突破性的创新也只能是闭门造车:
“
我观察了很多创造型企业和技术天才,但为什么他们起了一个大早,后来却被别人超越了?那些赶超的公司并不是有更强的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对客户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他们很轻松地超越了这个行业的起跑者,成为了后起之秀。
”
关于营销是公司级的功能,其实有两家公司在组织层面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第一家是丰田——把组织的本质看作一条价值流;第二家是华为——打造流程型的组织。公司扩大以后,各个部门常常只看到自己纵向的局部,但如果能以客户为中心,打通通往市场的横向流程,就能发现营销作为公司的开创性功能的重要性。
再举个例子,商场里一家火锅店的竞争对手,就只是其他火锅店吗?肯定不是,同楼层所有的餐厅,都是火锅店的竞争对手。《管理的实践》里也谈到这一点:做貂皮大衣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是劳斯莱斯的经销商,因为买貂皮大衣和顶尖珠宝的人,其社会地位和面子上也需要豪车装点。
从客户感知到的价值来看,所谓的行业区分其实是片面的。这个区分只不过是一种认知惯性,所以德鲁克一直提醒我们: 一定要站在顾客和市场的角度,由外而内地审视业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3.面向未来,而不是沉湎于过去
德鲁克有一个习惯叫“要事优先”。我们谈到要事一般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重要,一个是紧急,这两个维度组合成为日常管理的四象限。
而在德鲁克那里, “要事”的维度既不是重要、也不是紧急,而是未来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是能够舍弃过去。他提醒我们:
“
人人都在为过去而忙碌,因为今天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过去的决策、投资、行动决定的,这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现实。
”
德鲁克认为 一个企业家的战略思维,第一项是做减法,舍弃那些过去投入了很多心血才取得成功、但是对未来却没有太多价值的事情 ,这些事情会消耗很多资源,甚至会成为资源消耗的黑洞。
所以当德鲁克与GE的CEO杰克·韦尔奇交流的时候,韦尔奇说自己计划做很多事情,德鲁克打断他说:“韦尔奇先生,你先不要告诉我你想干什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进入了几十个行业,今天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哪些行业是你不会进入的?”韦尔奇回去以后,就提了那个著名的“数一数二”战略: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就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
杰克·韦尔奇
但过了几年以后,“数一数二”成了公司发展的障碍,因为所有的业务单元都希望做到数一数二,以免被公司裁掉。做到数一数二有个讨巧的方法,就是巧妙地界定自己所在的行业,让自己恰好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
一个军校将官参观了GE以后,一眼就看出来:每个业务单元都画了一个很小的圈,让自己在里面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但实际上这样做,极大地限制了业务的发展空间。当时GE的几个高管鼓起勇气找到韦尔奇,建议重新评估“数一数二”战略。韦尔奇极具魄力,一星期内就召开了高管会议,果断放弃了“数一数二”的战略,而且要求所有的业务线都要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且现有业务规模不应该超过新界定行业的10%,以保持足够的增长空间。
实际上, 所有的策略、业务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变得没有价值 。然而,要建立面向未来的思维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做决策的依据,都是过去的经验、积累、所见所闻。
那怎么面向未来呢?最基本的是要做到“ 拥抱异见 ”。这也是德鲁克在《卓越的管理者》里的建议:一个人只有真正地拥抱异见,才有可能打破自己过往的局限,面向未来。
“盲人摸象”通常被理解为要避免犯盲人那样的错误,看问题要全面。但这个成语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启发,它揭示了一个惨淡的现实:对于事物全貌的认知上,其实我们跟盲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即使积累了经验,视野依然非常有限。
德鲁克说,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就会发现,在绝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的那一个。所以 人的自然反应总是会排斥不同的意见,但那些不同的意见不是我们的对立面,很多时候恰恰揭示了事务的其它侧面 。只有把不同的意见看作一种助力,才能帮助我们更完整地理解复杂事物,才可能让我们摆脱成功带来的惯性,去更好地拥抱未来。
4.专注于机会,而不是专注于问题
往往有一些事情,我们投入了很多心血,但它们还是在走下坡路,或者已经错过了窗口期。但我们不死心,一直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德鲁克认为,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在只看到问题的环境中,我们无法创造卓越的绩效。他提醒我们要实现机会的最大化——但他的“机会最大化”和我们平时说的机会主义完全不一样。 机会最大化是指,在大方向上敏锐捕捉战略性的机会 。把日常运营的工作做好的同时,我们也要能够抓住战略机会,才让公司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一次我问一位华为的高管朋友,你们管理做得那么好,是你们成功的关键吗?他说:不是,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关键是,核心团队会定期做沙盘推演,识别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性机会点;识别以后,就会把所有的优质资源向战略机会点倾斜。
华为能够持续高速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最能创造客户价值的地方,也就是最具战略机会的地方。一个公司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首先应该有一个面向未来的机会清单——我们能够实现战略性绩效的机会在哪里?而不应该只是埋头到运营层面的改善当中。
5.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随大流
反复阅读德鲁克的书,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 你需要做出点与众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总追随别人 。他说,很多企业看到一款好的产品,就拼命去模仿——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去模仿别人,是不可能创造出卓越绩效的,最多只能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面向客户和市场有很多环节,如果你能够在某一个方面做到极致,就会获得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所谓的领先,就是在某个方面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6.聚焦击穿要事,而不是面面俱到
德鲁克说: 如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秘诀,这个秘诀就是聚焦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一次做好一件大事 。但是太多的企业,想一次性干太多事情,尤其是取得一点成功以后,就觉得满眼都是机会,什么都想做,最后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起来。
我们容易低估过程的难度:一个好的想法,变成明确的目标、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共识,进而转变成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工作,这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 如果不能把关键环节击穿,哪怕领导者有再多创造性的想法,也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意图 ,不可能有任何实际的进展。
组织变大以后,很多人会低估成员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应该很好地理解我的想法——这个战略想法我在公司的大会小会中已经说了很多遍,难道你还不理解吗?他们还真不理解。
有一个研究发现,当你希望你的团队能够准确地理解一个创造性的想法,要说几次?平均至少要说七次,他们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这个想法。所以达成共识,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我们在设定战略目标的时候,这六个特征可以作为指引,或者作为检验目标成色的标准。
@THE END
领导者管理笔记的书店开张了,定位为提供全球范围内优质的管理&领导力书籍,如果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欢迎下方扫码支持。
更多推荐
公众号改变了阅读规则,有朋友反映有时会收不到文章推送, 为避免错过好文 ,请朋友们 将本公众号加“星标★并点“在看”吧 。第一步:点击上方蓝字”,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设为星标★。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Tapmadou) 进群
文章来源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转载请公众号回复“ 转载 ”
版权说明 : 张三丰(MBA,15年500强跨国公司高层管理经验,人性化管理实战与理论结合第一人,“人人都是领导者“理念推动者,在管理实践方面兼顾西方管理与中国人文,目前为多家公司管理咨询顾问。